2013年06月18日07:43來源:現代金報字號:
摘要:最近,俄羅斯媒體大亨德米特裡·伊茨科夫(Dmitry Itskov)公布了自己的“阿凡達”項目,他想借助科技將自己的大腦意識轉移給虛擬的化身,實現永生。 |
例証
機器人已靠近構想第一階段
日本機器人研究者、大阪大學教授石黑浩的演示顯示,他的機器人“雙子星”已靠近伊茨科夫構想的第一階段。
“雙子星”的面容幾乎是石黑浩的復制品,可以點頭、活動嘴唇和眼睛,內置揚聲器,發出石黑浩的聲音。美聯社記者描述,“雙子星”除姿態僵硬、雙手展開方式奇特外,與人幾乎無分別。坐在會場10排以后的觀眾,可能會誤認為它是真人。
石黑浩說,他可通過互聯網使用“雙子星”給學生上課,用攝像頭看學生。他曾在距教室兩小時車程外的一處實驗室中授課。他向觀眾開玩笑說:“問題是,學院說,如果我用機器人(授課),就不給我發工資。”
美聯社報道,石黑浩赴會途中,把“雙子星”最寶貴的部件、即頭顱放在手提行李中攜帶,“雙子星”的軀體放在托運行李內。
爭議
一些人表示難以理解並質疑
對於伊茨科夫而言,類似石黑浩的個人努力遠達不到他的期望。他希望,全球發明人員、各國政府乃至聯合國合力研究。
伊茨科夫說:“我們處在一個時代,技術可以影響人們的進化。我們應該引領未來,共同探討,避免可能損害人類的局面。”
伊茨科夫稱,已花費大約300萬美元推廣他的設想。
伊茨科夫的構想令不少與會者瞠目。一些人不認可他的想法,直言他“脫離現實”。另
與會者拉澤爾·普哈洛說,伊茨科夫的一些構想不可能實現,“即使實現,也未必是好事……我不喜歡永生,因為我認為,永生如死亡一般無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