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05日07:20來源:中國青年報字號:
摘要: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副秘書長殷罡4日晚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土耳其與埃及、突尼斯、利比亞的本質區別,是擁有民主體制。眼下的示威活動是有人借題發揮,而非‘阿拉伯之春’的土耳其版本。” |
示威浪潮並非“土耳其之春”
外界有分析稱,當前持續升級的土耳其反政府示威活動,很可能是“阿拉伯之春”的土耳其版本,又或是“土耳其之春”序幕。對此,殷罡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是對土耳其政治、社會體制的嚴重誤讀。”
殷罡指出,土耳其雖在中東,但不屬於阿拉伯世界。自上世紀20年代凱末爾推動現代化進程,從根本上改革土耳其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制度以來,中間雖曾短暫出現過“軍人監國”,但土耳其已建立起一套完整、穩固的議會政治和多黨民主體制。土耳其歷屆政府也經由民主選舉產生。因此,那裡不存在反獨裁、反強權政府的因素。而后者恰恰是埃及、突尼斯、利比亞等國爆發“阿拉伯之春”時當地民眾的最大訴求。
實際上,埃爾多安本人1日曾自信地對示威民眾表示:“選舉4年舉行一次,國家和人民可以作出自己的選擇。如果民眾對政府政策存在質疑,可以在法律和民主框架內表達不滿。”
當然,雖然不存在反獨裁的問題,但埃爾多安政府近來推行的一系列“伊斯蘭化”舉措也確實讓土耳其的反對派、世俗派政黨等力量找到了借題發揮的理由。
不論是拆綠地建清真寺,還是日前出台的“限酒令”,都引發了該國是否出現“泛伊斯蘭化”的討論。土耳其主要反對黨指責這些政策背離了世俗化土耳其的原則,稱現政府不能將“伊斯蘭”強加給土耳其。
對此,殷罡指出:“推動‘伊斯蘭化’是埃爾多安帶領執政黨伊斯蘭正義與發展黨為備戰明年大選而採取的策略。畢竟土耳其的主體國民是穆斯林,要想爭取他們的選票,就得有所行動。但不論是出台‘限酒令’,還是新建清真寺,都只是具體手段而已,不會根本觸及土耳其的民主之本,因為埃爾多安清楚,如果將政治體制伊斯蘭化,將斷送土耳其的現代化成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