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注冊|收藏首頁|簡體|繁體
首頁評論時政台灣華人國際財經娛樂文史圖片社區視頻專題創投吉林南粵商城創新中原招商縣域環保創投成渝移民書畫IP電視華商滾動
海外網>>國際

美國外交團隊摸不准平壤脈搏 國務院裡缺老手【3】

2013年04月27日10:04    來源:環球網綜合        字號:
摘要:據《環球人物》雜志報道,美韓與朝鮮的博弈在持續,但情況卻發生了微妙的變化。美韓方面拋出了橄欖枝,朝鮮方面遲遲才做出回應,提出了要價很高的談判條件,朝鮮半島局勢有緩和的可能性,但雙方戒心十足,不確定因素很多,半島局勢可謂波譎雲詭。

  奧巴馬身邊也沒人

  美國的外交團隊除了國務院這一批人外,還有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一批人。這個委員會由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顧問主持,負責就涉及國家安全的內政、外交及軍事政策向總統提出建議。有人猜測,國安會的亞洲事務高級主任拉塞爾可能會到國務院接替坎貝爾的職位。雖然他的外交工作經驗大部分與日本有關,曾常駐過日本大阪、神戶、名古屋等地,但畢竟他處理過一些涉朝事務。1992年至1995年,他曾在日內瓦和吉隆坡參加了與朝鮮的核對話,后來也參加了1994年關於朝鮮核問題的框架協議的緊張談判。不過,去年3月,當朝鮮半島氣氛正因朝鮮准備發射衛星而變得緊張時,奧巴馬前往以“三八線”聞名的韓朝非軍事區。當時拉塞爾稱,“非軍事區是朝鮮半島的民主前線”,奧巴馬去那裡“象征美國與盟友韓國的團結”。但美聯社評論稱,此舉“可能被朝鮮解讀為特意向其未經考驗的新領導人展示力量”,一定程度上會刺激朝鮮、激化矛盾,即便朝鮮有意與國際社會合作,也可能因美韓盛氣凌人的態度而失去選擇余地。說到底,這也是美方不懂朝鮮國情的結果。

  在五角大樓,奧巴馬有一個很信任的人:負責亞太安全事務的國防部副助理部長利伯特。他畢業於斯坦福大學,曾經到北京大學進修過中文,后來從軍,曾作為情報官到伊拉克和阿富汗作戰,還獲得過勛章,隨后就作為外交政策顧問加入了奧巴馬第一次競選總統的陣營。后來,他曾擔任國安會的辦公室主任,處理過不少外交難題,但他並不是東北亞問題專家,對朝鮮沒太多經驗。他的副手拉維爾的專長則是巴基斯坦事務。國防部還有一個東亞事務副助理部長職位,空缺了近一年。原來擔任此職的日本問題專家謝非爾去了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去年12月,哈維擔任了這個職務,但他是個中國問題專家。

  至於奧巴馬最信任的“身邊人”、白宮辦公廳主任麥克唐納,雖然他曾經擔任過副國家安全顧問,但也並不熟悉朝鮮問題。麥克唐納在奧巴馬還是參議員的時候,就當了奧巴馬的外交政策顧問。他效力於奧巴馬的2008年總統競選,被視為奧巴馬的忠實追隨者,兩人常一起打球。在奧巴馬第一任期內,麥克唐納參與了從增兵阿富汗到擊斃本拉登的各種重要決策。曾有人戲稱:“如果麥克唐納給你來電,那就等於總統親自來電。”不過,他雖稱得上是外交專家,但在朝鮮問題上,依然經驗甚少。

  目前,奧巴馬身邊唯一稱得上朝鮮問題專家的是西德尼塞勒。他是中央情報局的資深情報專家,有30多年的情報工作經驗,曾去過平壤,在韓國工作過12年,能說流利的韓語,並寫過一本書《金日成1941-1948:創造傳奇,建立政權》。但目前他只是在國安會負責整理來自中情局的情報,而且很可能要重返中情局工作。

  而在奧巴馬政府更高級別的官員中,從國務卿克裡、國安會顧問多尼隆到中情局長布倫南和國防部長哈格爾,專長都不是朝鮮問題。有專家指出,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因為奧巴馬現在的對朝鮮政策偏向冷漠,避免與平壤的直接接觸。自從金正日去世后,奧巴馬政府“沒有認真地嘗試與朝鮮接觸”。一位曾參加過與朝鮮對話的官員說:“不與朝鮮面對面,他們做了壞事就施壓,以為這樣就能改變他們的行為,這樣的想法根本就是錯誤的。”

  國會的聲音更激進

  除了行政系統,美國國會對外交事務的發言權也很大。比如參議院外交委員會,是國會中最有聲望的委員會,在幾乎所有對外政策問題上都有發言權,要簽署國際條約或者雙邊協定,外委會是第一關。對總統提名的國務卿、大使等外交人員,也有審批權。外委會還可以直接組織議員出訪,通過影響議員來影響美國的外交政策。當過參議院外委會主席的拜登和克裡,現在分別是副總統和國務卿。而眾議院外委會對外交政策的影響雖然稍遜,但仍不可小覷。

  但是,目前國會的外交掌門人,也談不上“懂朝鮮”。今年2月剛上任的參議院外委會主席梅內德斯,1954年出生於紐約,父母是古巴移民,1953年古巴革命前夕逃離哈瓦那,全家對卡斯特羅領導下的古巴都毫無好感。在國會,他一直堅定主張對古巴進行更嚴格的制裁,也反對伊朗擁核,曾力推《伊朗核不擴散法案》。對朝鮮,他沒去過,也沒有任何感情,但認定朝鮮要是敢對美國發起核攻擊,就等同於自殺。他說,朝鮮有能力“制造6到8枚核武器”,但“我們絕對有決心和能力來應對朝鮮的任何威脅”。今年3月,他在《外交政策》雜志上發表文章,口氣強硬地說,對付朝鮮這樣的國家,美國一秒都不要耽擱。美國國會必須讓朝鮮為它的“挑舋和輕率”付出代價,包括增加對朝制裁、加強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力量、向聯合國施壓等。“必須要讓朝鮮明白它的行為會帶來嚴重的后果,美國及其盟國不會袖手旁觀。”

  相比較而言,眾議院外委會主席羅伊斯對朝鮮的了解要多一些,但強硬程度不亞於梅內德斯。這位62歲的共和黨人來自加利福尼亞州,他的選區裡有不少韓國移民,也曾去過朝鮮。但他所得到的“朝鮮印象”,同樣是以負面為主。他曾對記者說,朝鮮一貫的策略就是制造威脅,獲得談判籌碼,獲取援助后繼續這個惡性循環。他還說,有証據表明朝鮮在幫敘利亞建核反應堆,伊朗也曾得到其遠程導彈技術。在一次國會聽証會上,他說對付朝鮮要“像對待有組織犯罪一樣,查明網絡,阻斷運輸,切斷資金流”。在他看來,西方給朝鮮的援助被用來發展核武器,所以最根本的方法就是直接切斷朝鮮的資金鏈,讓朝鮮政權倒台。這樣的態度,也難怪朝鮮總是感到不安全。

  其實,美國也有一些真正的“朝鮮通”, 新墨西哥州前州長理查森就是其中之一。他去過朝鮮8次,一向主張用外交手段解決問題。他回憶今年1月出訪朝鮮的情景說:“晚上呆在平壤,睡覺前沒什麼可做。這裡沒有手機,也沒有互聯網。電視一天隻有幾個小時節目,不停播放宣傳片和金正恩慶祝他爺爺誕辰100周年的演講。金正恩上台后,人們似乎更開心,也更熱衷於貿易,但是他們還是缺少食物和燃料,而且對外國的敵對和侵略的恐懼,已經深深植入他們的意識中。”隨著半島形勢的緊張,朝鮮的調門越來越高,但理查森提醒美國人,朝鮮“說得多、做得少”,“形勢很嚴峻,但每個人都要保持冷靜。”他的觀點與前國務卿奧爾布賴特不謀而合。奧爾布賴特2000年曾在國務卿任上出訪朝鮮,是正式訪朝的美國現職官員中職務最高的一位。她說:“如果朝鮮像2005年一樣重回談判桌,我們應該與他們對話,以此來解決問題。”(《環球人物》記者 李浩 王寅佳)

分享到:

(責編:馮慧)

相關新聞 >

視頻 >

  • 女毒販讓嬰兒吸毒女毒販讓嬰兒吸毒
  • 女生學校裡遭群打女生學校裡遭群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