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交出怎样的“绿色答卷”?生态环境部盘点
2022-02-24 09:09:49 海外网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达到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臭氧浓度为1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7%,
2月23日,生态环境部召开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综合司司长孙守亮表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确定的生态环境领域8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十四五”开局之年生态环境保护交出亮丽答卷。
成绩单“相当提振信心、鼓舞士气”
在发布会上,孙守亮介绍了一组数据:
2021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7.5%,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细颗粒物(PM2.5)浓度达到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1%;臭氧浓度为13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0.7%,“连续两年实现PM2.5和臭氧浓度双下降。”孙守亮表示。
全国地表水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达到84.9%,同比上升1.5个百分点。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指标,预计达到“十四五”序时进度要求。
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4项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预计均完成年度目标。
“这些数据相当提振信心、鼓舞士气。”孙守亮说。
上图:湖南省嘉禾县龙潭镇扶塘村,茂密的林地郁郁葱葱。(黄春涛/摄)
主要开展5方面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过去一年,生态环境部主要开展5个方面工作:
推动“十四五”顶层设计系统构建,形成“11699”的顶层设计框架。
孙守亮介绍,一个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这是总纲;一部规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这是路线图、施工图;还包括6个重要改革文件、9个专项规划、9个攻坚战专项行动方案,这些是任务书、工作台账。
“从总纲到路线图到任务书,一贯到底、一体安排。整个设计十分清晰、明确,便于落实落地。”孙守亮说。
污染防治攻坚战扎实有力推进。
“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都有新进展、新成效。”孙守亮介绍,全国1.45亿吨钢铁产能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北方地区完成散煤治理约420万户;长江入河排污口监测工作基本完成,完成黄河干流上游和中游部分河段7827公里岸线排污口排查,登记入河排污口4434个;累计划定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19132个;新增完成1.6万个行政村环境整治,完成400余个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成效。
生态环境部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重大项目和能源保供项目落地实施,助力释放合法煤炭产能1.4亿吨/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全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顺利结束;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取得积极成果。
生态环境安全监管取得进一步成效。
孙守亮介绍,成功举办《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一阶段会议;开展“绿盾2021”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督试点;强化“一废一库一品”(危险废物、尾矿库、化学品)环境监管,深入推进危险废物整治三年行动。
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生态环境部持续巩固排污许可全覆盖成果,累计将300多万个固定源纳入管理范围;推进出台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排污许可管理条例制定;分三批对17个省(区)及2家中央企业开展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联合开展打击危险废物和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专项行动;全年共调度处置各类突发事件147起,同比下降8.1%。
成绩单亮眼,但仍要保持清醒。
“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阶段,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压力和挑战。”孙守亮表示,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压力仍然较大,产业结构调整和能源转型发展面临的任务还比较重;生态环境改善基础还不稳固。重点区域、行业污染问题仍然突出,生态环境质量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尤其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突出短板,基层治理和执法监管能力有待加强,一些地方和企业依法治污的自觉性需要着力提高。
“对这些问题,我们高度重视,将采取切实措施予以解决。” 孙守亮说。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蓝蓝天工作室)
责编:夏丽娟、刘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