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副业”,该如何正确打开?丨睡前聊一会儿

2022-01-18 13:25:34 海外网
分享: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不管是追求“技多不压身”,还是未雨绸缪为下一次华丽转身铺好路,人们做副业的热情恐怕还会持续高涨。

提起副业,想必大家并不陌生。从物资短缺时代,一项副业往往能添补一家人的生计,到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吃饱穿暖,不少人从副业开启创业生涯。而步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在副业的选择上又有哪些新变化、新特点?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一份报告显示,有近五成的“90后”有副业,从业人数比例最高的是微商、撰稿、代购、设计。而某招聘网站发布的《2020年白领秋季跳槽及职业发展调研报告》也提到,新型灵活就业成为不少职场人的选择,有32%的白领甚至认为可以“转副为正”。一叶知秋,数据折射现象,那就是拥有一项或者几项副业正在成为不少年轻人特别是互联网从业者的就业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不管是追求“技多不压身”,还是未雨绸缪为下一次华丽转身铺好路,人们做副业的热情恐怕还会持续高涨。

图源网络

从某种意义上说,副业是匮乏经济时代的产物,当一项工作难以满足生计需要,自然就要另辟蹊径。但置身互联网时代,副业热情高涨与其说是被迫选择,更多是顺势而为的必然现象。这个势,就是互联网蓬勃发展带来的就业形态更加多元、就业方式更加灵活。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让工作不再局限于一时一地,资源的灵活配置带来更多实现价值的途径。现实中,有人利用兴趣爱好发展副业,兼职做舞蹈、美术老师,收入不菲;有的在业余时间接一接翻译、设计的活,也算把特长变成谋生技能;有人拍短视频、做新媒体,轻松月入上万。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与工作岗位的关系不再像传统产业模式下那样紧密,不断拓展着人们从事副业的空间。

就业形态变化的背后,也是观念、价值的重塑。相较于“一条路走到底”的工作态度和追求稳定的“铁饭碗”,敏锐、独立而又上进的年轻人保持了对多元就业的开放心态,总能在快速变化的就业市场捕捉到发光发热的“一席之地”。社交媒体关于副业的讨论中,“安全感”“可能性”是高频词汇。的确,在“变化是唯一不变”的当下,安全感不仅意味着一份稳定的工作,更是多一份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进退自如的本领,和不给自己设限的就业选择。换句话说,不在固守舒适区中寻求安全感,而要在多元尝试中发现新可能。现实中把副业变成主业,以此打开新赛道的人比比皆是,这也启示我们,把本职工作做到极致无疑值得敬佩,通过副业赋予人生更多积极主动的色彩,也值得尊重。

当然,并非所有的副业都以多赚钱为目的,互联网时代的“副业”还有其他的打开方式。前不久,伊犁州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贺娇龙讲述了自己如何通过互联网宣传家乡、发展旅游、服务社会的故事,这位因策马雪原而走红的干部让不少人看到“副业”原来也可以发挥更大价值。而把视野放宽,我们看到乡镇领导频频出现在助农直播间,医生加入互联网科普队伍,基层民警变身网络反诈主播……这样的“副业”百花齐放,实际上是治理领域的一种创新。把主责主业和副业结合起来,通过副业来推动主业更好开展,这样的副业既是职业形态自身的变迁,也是社会治理和服务的增值。

图片

图源新华网

不过副业的“副”,意味着其从属地位,如何平衡主业和副业的关系,多少成为副业热潮中需要审视的难题。副业和主业相互促进再好不过,但如果做副业影响了主业的完成,岂不是得不偿失?对年轻人来说,不怕吃苦、敢于挑战值得称赞,但除了副业还有许多值得做的事,比如充电学习、提升职场软实力等。从这个意义上讲,跟风副业不可取,没有副业也不必焦虑。毕竟,只要时间不虚度,总有一天会抵达想要的人生。

这正是:副业本从属,平衡费功夫。跟风不可取,奋斗铺前路。(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 文丨沈若冲)

责编:夏丽娟、张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