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不是侵权的理由,更不能给消费者“挖坑”!

2018-08-03 15:10:55 海外网
分享:

的确,我们有句老话“便宜没好货”,话虽然说得有点绝对,但也大致反映了市场规律:“好货”投入大、成本高,令其销售价格低于“普通货”,太不现实,“物美价廉”只是偶尔存在罢了。

麻辣财经

今天一早,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网站挂出了一则通知:加大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力度。这既是对近日社会舆论热议“拼多多”的一个回应,也是对下一步清理规范市场秩序的部署。

对于加大力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通知提出了四条举措:

一是实施全链条打击。将“傍名牌”在内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其他商标侵权、相关虚假宣传和违法广告等违法行为,列为重点打击目标。

二是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及时受理、认真调查处理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投诉、举报,加大对相关违法广告的监测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扩大相关违法线索的来源。

三是落实经营主体责任。督促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履行法定义务,切实维护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网络交易平台和网站,依法从严查处。

四是加强部门监管协作。充分发挥网络市场监管部门联席会议的作用,各司其职,加强协作。对于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

通知对打击查处工作画了张“路线图”:各地监管部门可从调查网络交易平台和网站入手,进一步发现上、下游涉嫌违法生产经营者,并将违法线索及时移送相关属地监管部门。属地监管部门应逐一排查,对于情况属实的应依法从严查处,并及时向社会披露。

没有含含糊糊,没有模棱两可,矛头所指就是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不管是第三方平台还是平台内经营者,只要构成违法,都将依法严肃处理!

傍名牌涉不正当竞争,对企业和消费者是双重侵权

这些天,刚刚在美国上市的拼多多,因涉嫌出售山寨商品和傍名牌,受社会各界质疑,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上海市工商局表示,7月31日,市区两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已经约谈拼多多平台经营者,要求其立即开展自查自纠,对媒体反映的以及消费者、商标权利人投诉举报的问题进行整改,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然而有媒体报道,8月1日在拼多多平台上,仍能看到带有“海信”“小米”等字样的“傍名牌”家电产品在出售。

对于网络平台售假卖“山寨货”,社会上也有不同声音,认为市场上有假冒伪劣产品,是我们现阶段的国情,不能把所有问题都让拼多多扛。就连拼多多自己也认为,“假货是人性问题,是社会问题,让3岁的拼多多承担是不公平的。”

这样的说法,真的站得住脚吗?

从法律上来说,所谓傍名牌、山寨货,就是擅自使用与知名商品相同或者近似的名称、包装、装璜,足以造成他人误认的违法行为。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是《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商标法》明令禁止的。

仔细分析,这种违法行为的性质,跟商品质量和价格没有关系。商家的目的就是打“擦边球”,仿冒知名品牌误导消费者购买,实际上侵犯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所以,这一违法行为是对相关企业和消费者的双重侵权,法律岂能坐视不管?

再从法律上来说,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只要违法经营就要付出代价,这个不分新企业老企业,也不分线上线下。无论假货有没有人性和社会的因素,谁违法谁承担责任,违多大的法承担多大的责任,法律是很公平的。不要说企业是“3岁的孩子”,就算是成立三天企业也不能为所欲为,只要违法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平台不是伪劣商品集散地,消费者花钱少权益保障不能少

也有人认为,拼多多卖的商品价格那么低,质量不好有情可原,出现假冒伪劣也在所难免。而且,卖假货的现象其他平台也有,为什么舆论要揪住拼多多不放?

的确,我们有句老话“便宜没好货”,话虽然说得有点绝对,但也大致反映了市场规律:“好货”投入大、成本高,令其销售价格低于“普通货”,太不现实,“物美价廉”只是偶尔存在罢了。

但是,咱再从法律的角度分析,便宜可以没“好货”,但绝对不能有劣货、有假货!电商平台销售的商品无论多便宜,质量都应该是合格的。那些伪劣食品、不合格电器流入千家万户后,会埋下多少风险隐患?一个合法合规的销售平台,绝不能成为伪劣商品的集散地。反过来说,消费者购物无论花钱多少,其合法权益都是受到法律保护的,不能因为商品价格低,消费者的权益保障就要缩水。低价不是侵权的理由,更不能给消费者“挖坑”!

拼多多在销售模式上是有创新的,它的拼价、砍价、低价策略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短短两三年时间客户就超过3亿人,平台上的商家超百万。快速发展、规模庞大的这只“巨婴”,一旦出现不规范经营行为,那对市场造成的影响和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将是巨大的。所以,舆论揪住拼多多不放,不仅仅是因为它“树大招风”,还有对3亿消费者的那份担心。

当然,对市场监管部门来说,加大力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针对的是整个市场,未来无论是“拼多多”,还是“买贱贱”,都不能肆意而为!

拼多多负责人日前表态说:“要牢牢的抓住消费者导向,从消费者最最切身的利益点开始抓、开始改,持续的改。”这些话说得很好,对其他平台也适用,希望能够尽快落到实处,让消费环境更加安全放心。(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李丽辉 林丽鹂)

责编:夏丽娟、刘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