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未来,比德国队更不可测 | 睡前聊一会儿
2018-06-29 16:07:05 海外网在接下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论调教你手机上的Siri还是迎接更高级的智能,学会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将会成为一门进阶的学问。这正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机器一思考,人类笑不笑?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今天我们来聊聊人工智能。昨晚德国止步于世界杯小组赛,大概章鱼保罗也没法测出这结局。然而,足球并非最不可测,即使德国队0:2输球,输赢依然落在一定概率区间内。比起克罗斯那一脚踢没踢飞,人类的脚步走向哪里,更不可测。
人工智能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前些天,由阿里巴巴倡议设立的开放性学术平台罗汉堂联合人民日报客户端等平台,面向用户发起关于人类未来的大讨论。3天时间,网友发问27万条,三分之一指向了人工智能,说的最多的关键词是“挑战”与“威胁”。这大概代表了今天人们对未来的理解与困惑。AlphaGo几度完胜人类顶尖围棋选手后,人工智能从幕后走向台前,在大众传播中占据重要一席,人工智能介入后,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是终极一问。
很多年前,孩子们心中多少都惦记着这样一个问题:一旦遭遇外星文明,人类该如何应对?今天,人工智能这种“内生文明”,某种程度上成为“外星文明”的替代命题。人们首先担心的是人更大规模被计算所替代;其次是,奇点到来,人工智能变得比人类智能更强大,是否会尝试控制或终结人类?而更深层则是对人性的担忧:即使预警不断,科学好奇心必将驱使人类脚步不断前行,人类社会的终极危机或许不是外来的,而是“控制不住我自己”。
看一看人工智能发展加速度曲线,便能更清晰地感受到冲击。1950年,人工智能之父图灵刚刚发表《计算机器与智能》,“图灵测试”成为了人工智能哲学的第一个严肃提案;1997年,“深蓝”计算机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一两年前,AlphaGo连胜李世石与柯洁;几天前,IBM的AI系统Project Debater首次与人类进行现场公开辩论,并能就对方观点提出针对性反驳,最终成功战胜人类辩手。
对人类前途乐观者大概会嗤之以鼻,因为机器人辩手或幽默或深刻的“人设”,都是人为设立。有知名科幻作家就曾断言,AI无法与人类媲美的正是:“世界观”与“创造力”。这也代表了“人类不可战胜”一派的观点。话虽如此,但前景依然未卜。如果说从2000多年前人类就将苏格拉底式的思辨力视为“智慧”的巅峰,今天“甚至能说服现场听众,让他们改变想法”的机器人,在深度学习后形成的思考体系,离独立的世界观或许真的只有一步之遥,而如果将创造力理解为“问题解决能力”,人工智能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今天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搜索引擎、深度学习等技术的组装,让机器的感受力、思维力、判断力大大提升了。我们在保持审慎乐观的同时,或许也不能不更深入地思考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的风险,以及其后更深刻的伦理命题。
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从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似乎正面临危机,一种“数据主义”的崇拜正在流行。比如《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 赫拉利就认为,人体无非由数据构成,智人只是一种相当平庸的算法,而生命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汇流,将会导致技术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世界的权威由人类转换至算法。这样的说法眼下听起来很不靠谱,也存在很多攻克难点。但你很难阻止,那些正在高考志愿中郑重写下“生命科学”或“信息技术”的学子,满怀参透人类自身的野心!说到底,对人工智能的探索,某种程度上也会将人对自我的认识,不断推进到更深的深度,以及更大的疆域。
对于未来的思考,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动力。所以,我们应该相信几十亿年来进化的力量,认为人是不可替代的,还是应该相信人类运用自己的力量,真能实现“智人算法”的提升?或许,信与不信,都源于更扎实与前沿的研究,所有对技术的哲思,不得不与技术发展进程共进退。可以确定的是,与AI竞速,人类以自己的智力设立了一个更高明的对手。在接下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无论调教你手机上的Siri还是迎接更高级的智能,学会与人工智能和平相处,将会成为一门进阶的学问。
这正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机器一思考,人类笑不笑?大家晚安!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何鼎鼎)
责编:夏丽娟、刘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