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王丹凤:美,从来都不简单
2018-05-10 09:49:25 海外网明星之路并不都是鲜花和掌声。解放前,曾有影评人敏锐地指出,“王丹凤演技的优点,就在于谨慎,她的缺点亦在于谨慎。”
5月2日凌晨,电影表演艺术家王丹凤远行。对于王丹凤,我们保留的都是关于美的记忆,“百年最美女人”“绝代美人”“最美女神”是无数影迷给予王丹凤的赞誉。
王丹凤原名王玉凤,祖籍宁波,1924年生于上海。她16岁时被导演朱石麟发现,出演的第一个角色是在古装片《龙潭虎穴》中的一个配角,小荷初露;随后在进步电影《新渔光曲》中饰演渔家女,一举成名。1941年,她与大成电影公司签约,成为当年影坛的“大事”。在此后的几十部电影中,她饰演的角色多半是带有悲剧色彩的女学生和职业女性。
王丹凤五官精致,清纯靓丽,刚刚从艺时被人们视为“小周璇”,还有人将她称作东方的贝蒂·戴维斯(Bette Davis)。但是,她很快就以自己的实力技压群芳,让观众认识到她独特的个性和出众的才华,成为炙手可热的一线明星。记者们曾用“成名之速为之咋舌,真所谓空前绝后”来形容她的进步。从影未满三年,著名导演高离恨就为她量身定制了专属电影剧本《丹凤朝阳》。在影迷眼中,王丹凤和一般的女明星不同,称赞她“一不崇拜金钱,二不羡慕虚荣,对于成名问题,得之不喜,失之不忧”。
年轻时的王丹凤蕙质兰心,在充满诱惑的浮华乱世之中,“似乎已懂得成功之道”,她给人的印象总是有着“讨人喜欢的谦恭和礼貌”,“学生气派十足”。除了容貌和气质,更有她的聪慧和自律造就了后来的影坛传奇。
她生活节俭、朴素,成为明星之后,除了工作之外,平时深居简出,出门时也很少坐洋车。她注意艺术修养,自小爱读文学,喜欢以书为伴,是一位“手不释卷的小说迷”,17岁时就写过五六万字的中篇小说。成为电影演员之后,她恪守职业道德,拍戏从不迟到。在片场遵照导演要求完成表演任务,比如在电影《教师万岁》中,需要她饰演的角色穿皮衣,当时的上海正值闷热难当的夏日,她毫无怨言。
在40年代,王丹凤的电影《红楼梦》《青青河边草》《月黑风高》《乱点鸳鸯》《断肠天涯》《珠光宝气》《无语问苍天》《海外寻夫》《夜来风雨声》等吸引了无数影迷。
明星之路并不都是鲜花和掌声。解放前,曾有影评人敏锐地指出,“王丹凤演技的优点,就在于谨慎,她的缺点亦在于谨慎。”由于40年代商业电影的竞争环境,为了保证票房,明星们多半被电影公司老板定型于某一类角色,这对于演员的艺术成长来说的确是一种损失。另外,由于王丹凤在40年代“窜红”太快,有些小报为了吸引眼球,以谩骂文字恶意攻击王丹凤,致使她“大哭竟日”。此后,她理性地接受自己的局限,并用勤奋为自己的脆弱和缺点增援,不仅注意运用自己的形象塑造人物,更注重运用心灵和情感创造角色。
我们几乎不能想象,一个曾在旧上海大红大紫的电影女明星,跨越1949年的时候,将要面对怎样巨大的“转型”难题。此后,王丹凤的表演风格的确发生了明显变化。
王丹凤为拍摄影片《女理发师》,在上海南京路理发店体验生活
她饰演了各种充满热情,爱憎分明,积极拥抱生活的人物,与解放前扮演的小家碧玉或者受尽欺凌的底层女性不同,她说着激情四射的台词,用富有深度和层次的感情呈现,为新中国的银幕贡献了令人难忘的工农兵“新人”形象。
她扮演的每个人物都个性鲜明:《护士日记》里的简素华清新、阳光;《春满人间》里的朱秀云质朴、坚强;《女理发师》华家芳聪敏、亲切;《海魂》里的温梦嫒率性、清纯;《桃花扇》里的李香君端庄、高贵;《儿子孙子和种子》里张秀英的勤劳、坚定;《玉色蝴蝶》里的竹内君代贤淑、多情。
王丹凤一生出演过50余部电影。在新的历史时期,她的出镜频率虽然不如40年代密集,但是难度却超越以往。她不但要战胜自我,还要紧跟时代,甚至要“战胜时间”。
在《护士日记》拍摄前期,为了使自己在形象、动作和气质上更接近人物,她来到上海瑞金医院的护士专科学校观察护士们的职业习惯。为了完成《女理发师》,王丹凤拜上海著名理发师刘瑞卿为师,每天去理发馆“上班”,请王丹凤理发的影迷每天排起长队。拍摄《玉色蝴蝶》时,要求王丹凤饰演奔跑在山间的20岁少女,此时的王丹凤已56岁了;更鲜有人知晓,为了展现少女的身材,她在短时间内节食减肥,竟然瘦下20斤。演员是时代造就的,同时也塑造时代。据说,自从《护士日记》之后,护士一度成为男性择偶的首选职业。她饰演的护士简素华的台词“服从组织需要”、“当祖国需要我们的时候”成为后来几十年里的流行语。
《护士日记》里的王丹凤(左)
王丹凤在从影之初擅长悲剧,进入新中国,她发挥了自己的喜剧天赋。一般来说,喜剧多多少少会影响女演员的美感,但是王丹凤却能在夸张的喜剧表演中依然保存着美的形象,她能将滑稽和庄重和谐地统一起来,这是了不起的创造。1962年,王丹凤在观众的投票中入选“新中国人民演员”之列,即俗称的“新中国22大明星。”
王丹凤兼有现代美和古典美,她的几部古装戏皆有很好的口碑。《桃花扇》是王丹凤表演生涯的最高峰,她饰演秦淮名妓李香君,如果没有良好的文学修养,剧中那些诗词歌赋的诵读就无法产生动人心魄的力量。在本片中,人物的情绪表达也非易事,王丹凤在几场大喜大悲的段落中表现出感情的丰富和深邃,即便她在处理节奏舒缓的段落时,依然可以表现出主人公内在的情绪激荡。
影片《桃花扇》
一个演员的美,还可以通过她“谢幕”后的形象来判断。1980年,王丹凤为峨眉电影制片厂拍完《玉色蝴蝶》后,决定息影,转而成为社会活动家,积极参与政治协商,热心公共事业;她与丈夫柳和清创办的“功德林上海素食馆”成为饮食文化的一道风景。王丹凤还鼓励电影界后辈“多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沪上电影界回忆,王丹凤常说,“当我们开拓了眼界,就不会过分计较个人的得失。”
王丹凤在影片《玉色蝴蝶》拍摄现场
我们很难用简短的语言来概括王丹凤的美。她的美不是华丽奔放,也不是清高冷艳,而是亲切可人,她追求真实与美好的统一,和观众之间没有距离感。这种美,优雅中流淌着妩媚、平易中闪烁着高贵、知性中跳动着天真。古典与现代、庄严与幽默、沉静与澎湃、青春与沧桑——看似矛盾的特质和谐地融合在王丹凤身上。这是她天生的灵气、后天的努力、岁月的磨砺和她从未放弃的“真”与“善”铸就的。
美,从来都不简单。
2017年,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授予王丹凤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奖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人物工作室 李镇 作者为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编:夏丽娟、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