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十年 从悲情之“川” 到希望之“川”

2018-05-07 13:07:28 海外网
分享:

十年,似乎很短,以至于我们感到2008年那个难忘的5月那所有的泪水和感动,此刻还在我们心头回荡;十年,又似乎很长,以至于那些在十年前亲历震灾的记者,在2018年5月重访此地时,为震区这十年的沧桑巨变惊叹不已。

晶报记者重访北川、汉旺、都江堰等汶川大地震重灾区,感受十年巨变

十年,似乎很短,以至于我们感到2008年那个难忘的5月那所有的泪水和感动,此刻还在我们心头回荡;十年,又似乎很长,以至于那些在十年前亲历震灾的记者,在2018年5月重访此地时,为震区这十年的沧桑巨变惊叹不已。

5月5日至6日,全国30多家主流都市媒体总编辑和记者,参加由封面新闻、华西都市报主办的“十年看巨变·全国都市媒体四川行”活动,缅怀“5·12”汶川大地震遇难者,并以新闻人的目光,感受震区经历十年生聚,焕发出的蓬勃生机。晶报参加过抗震救灾报道的记者,借此机会重访震区。

北川老县城:

给长眠的人们献上一束鲜花

如果说2008年5月的四川,是一个悲情之“川”,那么那年那月的北川县城,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情之“城”。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和地震造成的山体滑坡,将北川县城几乎夷为平地,仅县城就有近2万人遇难。

救援工作结束之后,中央决定北川县城迁址新建。而北川老县城的废墟,则成为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的一部分,永久保留地震后的原貌。于是,这座悲情之城的样貌,被永久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

沿当年的街道一路前行,满眼俱是残垣断壁、支离破碎。供游客参观的步道与废墟之间,只隔了一道低矮的围栏。


微信图片_20180507124339


市民参观北川地震遗址

“在这里,请放慢脚步,不要大声喧哗!”讲解员小王提醒我们。因为地震伴随着山体滑坡,老县城很多建筑被山体和巨石深深掩埋,有的被推出原地数十米,以至于在救援结束之后,还有很多遇难者的遗体没有挖掘出来。

是的,请放慢脚步,不要惊扰这些长眠在家园的北川人!

进入老县城不远,晶报记者注意到步道右侧山坡上,那一面飘扬的国旗和一个残破的篮球架。那里正是10年前晶报记者来到的地方——北川中学初中部。

因为学校紧靠大山,地震时校舍几乎顷刻间被滑落的巨石掩埋,师生伤亡惨重,只有正在篮球架下上体育课以及在北川县委礼堂参加全县青年创业表彰大会的少数学生幸免于难。

十年过去,当年的校舍仍然被掩埋在巨石之下,唯有国旗杆和篮球架依然矗立,作为穿越十年的历史见证。


微信图片_20180507124325


北川中学当年的校舍仍然被掩埋在巨石之下,唯有国旗杆和篮球架依然矗立,作为历史的见证。

篮球架的下方有一道白色的条幅。讲解员小王告诉我们,这是遇难同学贺川的妈妈写给儿子的信,十年来她每逢春节、清明和5月12日,都要来到这里,通过条幅跟儿子说几句话。“时间过得真快……,贺川,你是男子汉了,你一定要坚强;儿子,这十年很多都变了,但妈妈的心对儿子是永远不会变的……”落款还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小王说,贺川妈妈的这个号码,从2008年以来一直没有换,她潜意识里还盼着有一天能接到儿子打来的电话,不能让儿子找不到她。

北川遇难者公墓,数千位遇难者的遗体,被集体安葬在这里,使得这里成为震后北川人祭奠逝去亲人的公共场所。在这里,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人向北川地震遇难者三鞠躬,并献花致祭。


微信图片_20180507124312


北川遇难者公墓,人们献花致祭。

当年的悲情,我们不曾忘却,新的希望,却早已燃起。震后两年4个月,由山东援建的北川新县城就拔地而起。新县城的城市规模,达到老县城的三倍以上,并且以独特的羌族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已然成为四川北部一颗璀璨的明珠。

东汽:

走出创痛,国之重器再崛起

直指云天的钟楼,时针和分针永远定格在14时28分,向世人诉说着一座大型工厂的苦难与辉煌。这里是绵竹市汉旺镇,东方汽轮机厂的旧址。这座诞生于大三线建设热潮之中的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在“5·12”汶川大地震中遭到沉重打击,工厂员工和家属的生命财产遭受惨重损失。

勇救学生英勇牺牲的英雄教师谭千秋,在废墟下得救的“可乐男孩”薛枭、“大眼睛女孩”寇娟等,让东汽中学为全国人民牵挂。东汽中学就是东方汽轮机厂(以下简称东汽)的子弟学校。

在汶川大地震中,东汽损失惨烈,厂房、家属区成片坍塌,308名职工和家属遇难,1400余人被废墟埋压,2200多台设备遭毁,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7亿多元。

震后,东汽迅速开展复产重建。2008年5月18日,震后不到一周,东汽就第一个开始了恢复生产。2010年5月10日,东汽在德阳的新基地举行竣工投产大会。在汶川特大地震两周年之际,装机容量达到两亿千瓦的东汽已经全面恢复生产。


微信图片_20180507124328


曾经遭遇重创的东方汽轮机厂现已重新崛起。

6日上午,记者在东汽新基地见到了进口于1955年、仍在东汽服役的“老伙计”——一台9米立车。

这台重型9米立车,最初安装于哈尔滨汽轮机厂,1972年调拨到东汽,安装于主机一分厂。大地震发生后,9米立车严重损毁,东汽工人舍不得这位“老伙计”,冒着生命危险将它从废墟中抢救出来,并进行了大修与升级改造。如今,这位“老伙计”仍为我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服役时长超过60年。目前,东汽累计生产的发电设备总量超过4亿千瓦,产品约占全国火电装机总量的四分之一;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产品遍布国内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在国际市场上,产品进入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燃机已出口到欧洲白俄罗斯,分包件远销美国和德国

绵竹:

“后地震”一代正在成长

“爸爸妈妈跟你说起过10年前的地震吗?”

“没有。”

绵竹市南轩小学,四年级4班学生涂语鑫面对记者的这个提问,有点懵懂。或许是往事太过沉重,父母不愿过早让孩子知道。“她是2008年9月出生的,”一旁的老师解释说,现在正在上小学的孩子,已经是“后地震”一代。

绵竹市政府教育督导室朱琦告诉记者,南轩小学是以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张轼的号命名。汶川地震时,学校校舍全部开裂损毁,幸好师生没有伤亡。地震学校在原址重建,灾后重建由雅居乐地产、南京援建指挥部等捐(援)建,2009年3月开工,当年8月竣工投入使用。

“欢迎各位叔叔阿姨来到我们学校参观,这是我们学校的少先队活动室,这是我们学校的图书室……衷心感谢党和国家,社会各界对我们的无私帮助,给我们创造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六年级学生刘雨桐身披绶带,为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作着讲解,落落大方。说起10年前的地震,她都是听大人说的,“那时候我2岁,是我爷爷把我从屋里抱出来的。”刘雨桐说,家里的房子在地震中损坏了,不过,依靠政府的补贴和银行贷款,早就已经建起了新房。

她的脸上,已看不到任何地震留下的阴霾。但那场地震带来一切,早已刻骨铭心。


微信图片_20180507124322


原址重建的南轩小学,那场地震带来一切,早已铭刻于师生心中。

玫瑰谷:

昔日重灾区 今日花之海

绵竹,龙门山下,1.2万亩大马士革玫瑰和3000多种正在盛开的月季花,尤其是一些平日里不对外开放的稀有品种,让一行人惊叹不已。十年前,地震之后,这里被龙门山山体滑坡、泥石流摧残得面目全非。现在,这里已经成为享誉全国的中国“玫瑰谷”。不仅如此,用玫瑰花瓣深加工而成的玫瑰露、玫瑰茶、保健精油等食用品和化妆品也引起了大家的兴趣。

大地震后,绵竹市土门镇通过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玫瑰产业,利用麓堂村和天宝村的山地资源、水系资源等,实施现代生态农业及休闲观光旅游业项目。经过几年的发展,便有了现在的中国玫瑰谷。

公司副总经理唐勇告诉晶报记者,目前,玫瑰谷种有1.2万亩大马士革玫瑰,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三大大马士革玫瑰产地。除此之外,还有多达3000多种形态各异的月季花,“今年9月28日,第八届中国月季展将在这里举办,我们正在打造月季产业园”。


微信图片_20180507124342


位于绵竹的玫瑰谷鲜花绽放,吸引人们拍照留念。

都江堰:

建全球唯一“大熊猫养老院”

都江堰,不仅有造福2000多年的水利工程,并且是国宝大熊猫的栖息、繁殖地。在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成为极重灾区,这里的大熊猫生存环境也一度遭到严重的破坏。

十年过去,都江堰已经从地震的创伤中走出,恢复本色,这里还建立了全球唯一一所“大熊猫养老院”。

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住着多只“网红”熊猫,包括从国外回来的“宝宝”、“蜀兰”等,且设有专门的大熊猫疾病研究部门,和大熊猫疾病防控部门。四川一些上了年纪或在其他地方受伤的熊猫,就会被送到这里来调理、治疗,颐养天年。作为国宝,大熊猫自然受到了采访队伍的高度关注,其每一个可爱的动作、每一个享受竹笋的表情,几乎都引来了一阵掌声。


微信图片_20180507124336


都江堰熊猫基地吃竹子的大熊猫憨态可掬。

事实上,都江堰与大熊猫,有着妙不可言的缘分。记者了解到,都江堰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它正位于岷山山系与邛崃山系的交汇区,处在大熊猫现代自然分布狭长条状弧形带的中段,是大熊猫交配的“天然走廊”,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大熊猫的乐土。2006年被确定为世界自然遗产——四川大熊猫栖息地的组成部分。2017年4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印发,都江堰市又入选最佳选址地。

截至目前,60余只大熊猫生活在这里。随着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都江堰基地(熊猫乐园)、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熊猫谷)这2个熊猫基地的对外开放,全球各地的游客都有机会与国宝亲密接触,都江堰因此成为了全球看熊猫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可以说,这里是大熊猫的“大本营”。

(晶报特派四川记者 马骥远/文 成江/图)

(来源:晶报)

责编:夏丽娟、武晓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