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了巴黎,丢掉了自己

2018-02-06 10:00:57来源:海外网
字号:

74169_500x500

  睡前聊一会儿,梦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党报评论君。

  最近,中国某地模仿法国风格建筑的小镇,吸引了网友的注意。相比那些徒有外表的仿欧式楼阁,这座小镇由内到外一水儿“洋货”,大到埃菲尔铁塔,小到路灯、雕塑、植被,让人真假难辨。有网友直呼,和巴黎相比,这里就差一条塞纳河了。

0e9ab9e0b8a160e81830eaf8afd6db0c.jpg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据统计,中国至少有6座“凯旋门”,10余座“美国国会大厦”……徜徉其中很“洋气”,“摆拍”出来很童话,让人不出国门就能体验异域风情。然而,即便是营销策略,即便有市场需求,但“全心全意搞山寨”,总归是依附在别人文化表层的一贴“狗皮膏药”。比如,法国的巴塔兰克剧院是当代音乐史的圣地,其建筑虽融合了中国元素,但恰因为承载着巴黎的文化,屹立150余年仍魅力不减。而反观中国的高仿建筑群,哪怕被冠以“中国的巴黎”“东方的佛罗伦萨”之名,做到极致也不过是赝品,失了国族乡土的文化精神,有皮没瓤。

  建筑是历史的载体,人们调侃“洋山寨”,不意味着所有洋建筑都是城市景观的“污渍”。哈尔滨的巴洛克街区,亲历了民族资本与外国买办的商业硝烟,见证了中俄文化的碰撞;天津的意式风情区虽原属租界,但精致的设计和名人的痕迹,也刻画下一段历史记忆。反观当下的西式建筑热,千城一面的现象屡遭诟病,有城无人的结局频频发生,住在这样不知所云的建筑中,“绝地天通,罔有降格”的感觉怎能不扑面而来?

  与西式建筑热同样的,还有仿古建筑热。有的地方,本来并没有什么前朝风土,却乐于以古街古巷为名,雕梁画栋,青砖粉墙,小饰品假文物齐出,臭豆腐烤肉串并售。如果说“外国高仿货”是对西式风格的盲目崇拜,“中国假古董”则是复古思维的畸形生长。有学者总结出“从街区历史找卖点,然后找投资,再找规划设计、施工队”的仿古建筑公式,对于西式建筑热来说,同样适用。无论是抄袭西方,还是简化传统,建筑规划的盲从背后,是对文化根底不自知、对文化传统不自信。

bd9eb1f392690e3c454270f880ba53c3.jpg

责编:吴正丹、武晓芸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