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乎】

“修昔底德陷阱”怎么看?怎么破?

2017-12-15 10:53:37来源:海外网
字号:

25867

  2400多年前,西方文明发源地希腊爆发伯罗奔尼撒战争。对此,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雅典的日益壮大引起斯巴达的恐惧,最终引发战争。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以“修昔底德陷阱”来预测中美关系,认为中美两个大国难以跨越这一“陷阱”,最终必将走向冲突对抗。不久前,中美两国领导人在北京成功会晤,开启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光明前景,同时也向世人证明,中美完全可以打破所谓“修昔底德陷阱”的历史魔咒,实现合作共赢。对于所谓“修昔底德陷阱”,我们应该怎么看、怎么破?针对这些问题,思享者邀请3位学者为您一一解读。

timg.jpg

伯罗奔尼撒战争.jpg

  人物介绍:

头像.jpg

  王义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中欧学术连线”(CEAN)主任、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外贸学院兼职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欧盟研究中心校外专家。

22.jpg

  黄平,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华美国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政治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美国系主任(博士生导师)、《美国研究》主编。

333.jpg

  叶自成,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交学与外事管理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思享者:对于“修昔底德陷阱”,我们应当怎样认识理解?

  黄平:所谓“修昔底德陷阱”,并非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他只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写道,雅典的日益壮大以及斯巴达对于雅典之日益壮大的担心,使得二者爆发战争。近年来,一些西方学者借修昔底德之名表述自己对中国与美国之间可能发生冲突的担忧。这只是他们的一家之言,不能看作大国之间必有一战的规律,更不是什么国际关系的铁律。

  叶自成:把“修昔底德陷阱”夸大为铁律,用到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之间的关系上,是一种目光短浅的陷阱思维。这种“修昔底德陷阱”思维是一种局部的、简单的、单一的思维方法,它忽略了世界全局性、复杂性、多样性等因素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些西方学者以“修昔底德陷阱”预言中美关系,对中国发展壮大充满忧虑,这与西方国家长期处于国际规则制定者和世界秩序主导者的地位有关。长期处于主宰、支配地位,习惯于称霸,就会时时担心谁可能取代自己的霸权地位。怀有这种忧虑的人,即使不是杞人忧天,也是以己度人。

责编:吴正丹、武晓芸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