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上海红色基因如何为满城“保温”

2017-12-07 14:54:29 海外网
分享:

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座小巧而不失优雅的老上海石库门民居,青砖黛瓦嵌巴洛克雕花,黑漆大门挂着铜环,周边,被代表着现代与时尚的上海新天地,高楼林立间,与一大旧址形成一个奇妙且融洽的气场。

图片1

上海有红色的原点。魏根生摄

党的诞生地在哪里?上海兴业路76号。

兴业路76号,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一座小巧而不失优雅的老上海石库门民居,青砖黛瓦嵌巴洛克雕花,黑漆大门挂着铜环,周边,被代表着现代与时尚的上海新天地,高楼林立间,与一大旧址形成一个奇妙且融洽的气场。兴业路这条树影婆娑的小马路两侧,历史的风云变幻、时代的发展进步,一幕幕、一卷卷,如同在镜面流淌,与新中国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紧紧相牵、相系、相连……

96年前,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2017年,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又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这里,重温入党誓词,宣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你知道吗?总书记与常委们,不是在兴业路下车的,他们选择在一大会址一侧的黄陂路下车,步行前来瞻仰这一红色原点,瞻仰党的诞生地!

这是一块红色的圣地。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这里出发,一路征程至中华民族即将迎来伟大复兴的今天。而这,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巨大荣光,这座海纳百川的东方大城,据此肩负起天然的使命与责任——孕育了中国共产党的上海,正以党的诞生地为辐射源头,不断将基层党建创新落在实处,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融入到城市运转方方面面的毛细血管中去,不忘初心、奋楫前行。

“从50米、2公里直至更远”——党建红线贯穿城市脉络

梧桐掩映中,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出发,步行约50米,就到了上海黄浦区党建服务中心。

“中心选址挑在这里,跟一大会址就隔条马路,为的就是与丰厚的红色资源形成联动并扩散开去,形成倍增效应。”中心主任程扬勇说,“一大会址是红色之源,我们做的,就是将红色资源引流扩散开去,传播红色文化,弘扬建党精神。”

这一上海首个实体化运作的新建区级党建服务中心,既是担纲党建工作服务指导的枢纽型平台,也是党组织和党员教育管理的开放式阵地。中心直接辐射周边聚集的“两新”组织、白领党员,全面服务黄浦区3200多个基层党组织,成立不到半年已经接待党员群众和外国友人2万多人。

拥有丰厚的红色资源,是上海这座城市的光荣与骄傲。正是这份荣光,让历史赋予上海更重的责任与使命——让红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脉,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加快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

红色的源与流,已经密布上海城乡各地,成为开拓未来的丰富资源和不竭动力。

图片2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记者 屠知力 摄

从一大会址一直往南约2公里,便是黄浦区五里桥街道。它是上海基层党建的老典型,也是上海基层党建工作的一张名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来沪工作后的首次调研,就选择到五里桥街道调研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十九大报告提出,党要领导一切工作。对此,我们感受特别深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潘燕兵说,近年来,五里桥街道一直突出一条主线,就是以党建为引领,把党建作为中心工作贯穿在社区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提升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不只是五里桥一个街道,在上海,党建工作从来都不是虚的。上海市积极用好红色资源的辐射力,推进基层党建创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做到党建工作全覆盖、无遗漏,在全面从严治党、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有新作为。

地处虹口区的中共四大纪念馆,深耕红色资源和历史文脉,努力讲好中共四大和上海党的诞生地故事,使之成为党员干部群众追寻光辉历程、缅怀先辈伟业的又一红色地标。两年来,纪念馆共开展现场教学74次,服务各级党组织开展教育活动近400场,打造“党史教育校园行”“党史宣讲青年志愿服务队”等品牌项目,先后走进近百所大中小学校,免费配送党史学习资料近10万份,有力增强了红色场馆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全市16个区全部建立以区域化党建联席会为主要载体的协调机构,引导区域机关、企业参与到社区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中。落实“双报到”“双报告”制度,40多万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或工作所在地社区报到。区、街两级年均实施区域化党建项目1.4万个。

“让停车不再难于上青天”——党建引领聚合治理资源

如今的上海,拥有2400多万常住人口,地铁日均客流达1100万人次,每天有500多万辆机动车上路行驶……治理好这座超大的现代化城市,营造出更干净、更安全、更有序的城市面貌,非得有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情怀才行,非得有如绣花般精细的管理水平才行。而党建工作,实实在在成为了上海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保障。

图片3

俯瞰上海。魏根生摄

“停车难,难于上青天!”

这还真不算玩笑,这是当年五里桥街道一次党建交流会上大家共同的感慨。没错,即便是文明和谐示范社区,五里桥街道也面临着市区街道党建最经典的“麻烦”:居民区与企业园区并存,老城区与新城区共建。停车难便是这种局面的一道缩影。每到白天上班时间,园区内白领总是为停车位焦头烂额。临近的居民区正相反,由于普遍是老旧小区,居民晚上总为停车难头疼不已……

“错峰停车”是个解决办法,但说来容易,实现却不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日益深化,长期存在的按行政层级、以部门条线为主体的基层党建体系,难以适应持续快速发展的客观实际。也就是说,即便是一个“错峰停车”的问题,面对的也是“两新”组织与居民区组织隶属不同党委管理,党建资源被隔离开来的局面。

痛点就是解决问题的起点,难点就是工作用力的重点。上海努力深化拓展区域化党建,打破行政壁垒,拆除封闭藩篱,把区域内关系互不隶属、层级高低不同、领域多元多样的各类党组织连接起来、统领起来,构建目标一致、协同运作、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有效拓展了党建资源,提升了党在城市基层的执政能力。

获益于此,五里桥街道的党建资源得以打通整合。街道定期召开区域党建联席会议,合力解决居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今年以来,他们挖掘出了192个可供“错峰停车”的车位,并组织园区与居民区签订“潮汐式”停车管理公约。“以前上班天天愁车位。现在停到单位边上的小区,既方便又实惠。”上海圆周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创意总监倪海郡感到很满意。

在上海,不同的城区有着不同的特点,相同的是,党建都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奉贤是上海的郊区,正处在经济快速增长、外来人口大量导入的发展期。当地将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和村居党建服务站延伸到宅基、企业、街面,建在最“接地气”“聚人气”的群众身边,有效激活基层党组织的“神经末梢”。

奉城镇洪庙一居委的“党建微家”,就坐落在热闹的街口。“微家”掌门人黄渭根是老党员,群众声望高。他说:“我人虽然退休了,但党员的身份是不会退休的。”十九大闭幕后,他一直忙着给社区居民和外来务工者宣讲十九大精神,“我们党就是为老百姓干实事的。大家现在都小康社会、衣食无忧,就是共产党带给我们的。今后的日子,会越来越美好!”朴素的话语,正是老百姓心目中所理解的十九大。

“覆盖海归,还有小学生”——党建目标重在聚才育人

一个有活力的组织体系,必定是开放的。

上海经济开放度高,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迅速成长。面对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网络媒体等新兴领域,如何把基层党组织有效嵌入经济社会发展最活跃的经络?

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第一高楼”,地处寸土寸金的陆家嘴核心区域。就在大厦的空中花园,免费辟出了一块非公党群服务阵地——“金领驿站”。在这里,有党史教育课堂、支部活动成果展示区,读书角、健身点、咨询服务和信息发布平台等也都是标配。

图片4

上海陆家嘴区域高楼林立。魏根生摄

如今,陆家嘴金融城已在26个商务楼宇建成“金领驿站”,覆盖280多个党组织、8000多名海归和高知人员中的党员。“金融城的特点、自贸区的本质在于开放性,党的建设也要凸显开放性思维,以管用有效的组织形式协调各方、整合资源。”上海自贸区陆家嘴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华说。

面对商务楼宇、各类园区、商圈市场、网络媒体等新兴领域,上海不断织密党的组织网络,全市近2000个重点商务楼宇、270个区级以上园区、120个重要商圈、155个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同时,建立互联网企业党组织830个,聚集起社会最具活力的年轻群体。

地处徐汇区的天平社区党组织,则在打造一个没有围墙的德育中心平台。

向阳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朱沐恬,前一阵学着动手制作了一块蛋糕。让孩子雀跃参加的,是天平社区德育圈联盟组织的向十九大献礼活动。

面积只有2.69平方公里的天平社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宋庆龄、陶行知等100多位历史名人曾居住于此,区域内有14所学校。“优质资源这么集中,非常罕见。如何将资源与德育结合,是我们的关注点。”天平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天平社区德育圈联盟主持人张健慈说。

2014年起,这个街道与上海社科院合作,打通家庭、学校、社区之间的横向联系,联手打造全国首个社区公共德育圈。“既然可以打造步行30分钟之内的绿化圈、体育圈、医疗圈,就完全可以依托社区各类资源,打破围墙,有效打造德育圈,这也是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上海社科院文明办主任王泠一感慨,“名校不能光讲升学率,更要树德育人。”

随着“德育圈”项目发展壮大,成长中的孩子们积极利用暑期社会实践等平台,探索未成年人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路径。党建,正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烙印。(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曹玲娟 叶琦)

责编:夏丽娟、吴正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