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 评论 资讯 财经 华人 台湾 香港 历史 社区 视频 新加坡 德国 荷兰 滚动

看雄安,忆深圳浦东“圈粉之路”

2017-04-06 14:55:45 环球时报
分享:

雄安能否超越“前辈们”的成功道路?它们三者的发展条件不同,开发启动的时代背景不同,不过,它们都代表着中国发展的雄心和信心。

  2008年,高楼林立的深圳蛇口工业区

  1979年,开发前的深圳蛇口老街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按:短短几天里,中国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不仅轰动了国内,而且在国际舆论场引发强烈关注。外媒纷纷称之为“中国的大手笔”,“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新增长点”,并对于雄安的定位做出各种类比:有的说它是一座有待开发的崭新的纽约城;有的说它将集高科技产业于一身,是中国的新硅谷。不过,提到最多的并非这些“洋地名”。外媒都注意到,雄安正在被与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相提并论,德国财经网因此称其是“中国新区3.0”,而比对着雄安,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雄安能否超越“前辈们”的成功道路?它们三者的发展条件不同,开发启动的时代背景不同,不过,它们都代表着中国发展的雄心和信心。

  深圳用实力揽获世界崇拜者

  “上世纪80年代,中国设立深圳经济特区,1990年,又在上海浦东设立类似经济特区。如今,新华社报道称,设立雄安新区将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深圳已从渔村发展成兴旺发达的城市,而浦东也从一片湿地变成中国的金融中心。”和许多其他境外媒体一样,香港《南华早报》在雄安新区的报道中提到了深圳和浦东,提到了它们的巨大变化。其中,深圳被外媒视为“中国经济奇迹诞生的地方”,30多年间,它从当初“仅有3万渔民的小镇,摇身变为人口上千万的制造业中心、高科技中心”。

  英国《卫报》讲述了香港管弦乐团退休大提琴手里奥·洪眼中1974年的深圳:当时,“老街是深圳唯一的街道,散布着几家简陋的饭馆和屈指可数的小店”。1979年,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980年,邓小平设立深圳经济特区。在里奥·洪眼中,上世纪80年代起,深圳开始以不可想象的速度发生变化,“突然之间到处都是起重机,整个地方就是一个大工地,办公楼和工厂如雨后春笋般在深圳西部的工业区涌现”。

  “深圳已变成城市巨人。”香港《东方日报》在2005年深圳特区建立25周年之际曾感慨,深圳的发展速度让人赞叹不已,“1980年以来,深圳经济实现了年均28%的增长幅度,目前,深圳在GDP、税收、城镇居民年均可支配收入及外贸出口总额等多个方面均稳居内地大中城市第一”。有数据显示,1980年,香港的GDP是深圳的160倍;2016年,深圳的GDP达1.94万亿元,香港为2.2万亿元,差距已经很小。

  “深圳崛起的大背景是中国开启改革开放进程以及香港即将回归,可以说是分隔共和国前三十年与后三十年的里程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牛雄4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而深圳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那个时代民众的开创精神与勇气,“要知道城市最终的发展动力还是人”。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客座研究员里维宁5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讲述了他1987年在深圳时的感受,30年前,他被当时的电子工业部调往深圳做电真空元器件项目。“我每天从宿舍走路上班,要经过十几个猪圈。为什么会有猪圈呢?因为那时候内地猪肉供应香港都会到深圳这边集结,这是能赚大钱的。当时的感觉是,整个深圳都在动,人们很有热情,正能量非常足。”

  “除了民众的干劲,政府在深圳的崛起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当时领导层的先见之明和闯出一片试验田的勇气是一切的先决条件。”牛雄说。

  回想当年,深圳经济特区曾面临许多障碍。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5日对《环球时报》介绍说,特区设立之初,国内有些争论十分尖锐,比如引进西方的东西是否正确,是否在走一条资本主义道路。后来的四五年间,深圳又遭遇如何存活下来的问题,“如何引进外资,如何发展工业化,这些发展的策略和方式面临很多挑战”。1985年到1992年,整个开放遇到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当时不少主张认为,特区的“特”是对市场的否定。里维宁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去深圳特区之前就有朋友劝他,“那地方别去,现在都在讨论‘姓资姓社’,特区没准要取消呢”。里维宁表示,这样的争论在邓小平1992年南巡讲话后平息下来,这是深圳特区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政府的支持对于深圳发展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经过30多年发展,深圳不仅是崛起之初的“世界工厂”,而且成为高科技中心。日本《每日新闻》称,深圳曾作为制造业基地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大量投资。然而随着经济发展,人工成本上升,深圳作为劳动密集型“世界工厂”的地位开始下降。不过深圳并没有消沉下去,以高端技术研发为主的新兴企业随后崛起,比如占据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7成份额的大疆公司,比如2016年手机出货量仅次于三星和苹果的华为。

  对于这样的深圳,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给出很高的评价:如今似乎所有人都已成为“经济特区”的崇拜者,全世界约有4300个经济特区。在这其中,世界上任何一个特区的成就都比不过深圳,这里被称作“深圳奇迹”。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