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雄安,忆深圳浦东“圈粉之路”
2017-04-06 14:55:45 环球时报雄安能否超越“前辈们”的成功道路?它们三者的发展条件不同,开发启动的时代背景不同,不过,它们都代表着中国发展的雄心和信心。
浦东戳破“上海泡沫”论调
“中国大都市的诞生:在同一地点拍摄的两张照片彰显上海26年内的巨大变迁”,英国《每日邮报》2013年的一篇报道称,一张1987年从黄浦江对岸拍摄的浦东照片显示,当时的浦东只有成片郁郁葱葱的农田和低矮的厂房。1990年,中国政府宣布成立浦东新区,如今,这片熙熙攘攘的商业中心已经成为中国超高建筑密集的金融之都,拥有世界级银行和证券公司。
“中共上海市委提出浦东开放开发的建议始于1986年,当时浦东开发咨询小组一共6人,我是其中最年轻的成员。”全国政协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原浦东新区副区长周汉民5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说,他那时负责的工作主要是两方面,开放度的确立和相关法则的研究。“当时浦东的情况用上海流行的一句话就能总结:宁要浦西的一张床,不要浦东的一栋房。浦东12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有两个县和三个区的局部,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而且农业经济远远没有现代化。”
浦东新区在成立之初也遭到一些质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牛雄说,争论主要集中在经济成本上,“当时有专家认为,跨过黄浦江建新区的投入门槛太大,在一块白地上修桥建楼的经济成本太高,最开始大家不太看好”。
周汉民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当初浦东的开发开放是前所未有的,与此同时,面临的挑战、问题和质疑也是前所未有的。“1990年7月,时任上海市长朱镕基率中国市长代表团访美,那是一次非常艰辛非常重要的访问,我是随行专家组5人之一。在纽约,代表团就被问到:针对浦东的开发开放提出的优惠政策,以什么为保障。朱镕基非常坚定地回答:以法治为保障。”周汉民说,同年9月,有关浦东的9部法规就公布了出来。他表示,立法是当时设立浦东新区的四大挑战之一,另外三个是规划、资金和人才。
浦东在成立之初不被看好,在发展期间也被外界质疑过,但如今的它让这些质疑的声音发生了改变。美国《华尔街日报》说,芝加哥经济学派代表人物之一、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2001年曾表示,浦东“并非市场经济的化身,而是一座中央集权的纪念碑”,他称浦东是“形象工程”。弗里德曼已于2006年去世,但他的传记作者兰尼·艾本斯坦2011年表示:“我认为弗里德曼当时错了,他如果还在世,可能会重新考虑其立场。总的来说,上海和中国都是市场力量的证明。”
类似例子还有。1998年,时任美国《时代》周刊资深外交编辑的约舒华·库珀·雷默在题为“上海泡沫”的文章中,将浦东形容为是“经济上出现问题的结果”。到了2011年,在咨询公司基辛格顾问公司任董事会副主席的雷默认为,“浦东是‘中国例外论’的集大成者,几乎能在这里的每一个角落看到西方政治人物梦寐以求的经济工具在发挥作用”。
《华尔街日报》评论说,一些批评者曾认为,浦东代表着国家计划的傲慢自大和一个没有灵魂的建筑区——只有硬件没有软件,但如今,浦东拥有中国大陆房地产市场中最佳的人口组成,该区已经吸引来自世界上许多最大型金融企业的投资,并成为中国许多最富有人士的首选居住地之一。
回头看最初关于浦东经济成本的争论,牛雄表示:“现在,上海浦东带动了整个长江经济带甚至全国的全盘开放和经济发展,站在这个高度来看,这点成本又算得了什么呢?”
雄安的探索将提供“中国方案”
“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启的第一个窗口,而浦东新区意味着这个进程在整个中国全面铺开,它们的崛起都投射了中国曾经历的恢弘壮阔的历史阶段。如今,雄安新区的设立或许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一个新历史阶段。现在中国面临创新转型的需求,这需要一个空间的载体,而雄安或许就是这块试验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牛雄这样评述雄安新区的意义。
深圳大学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副主任袁易明持相似观点,他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深圳最初处于国家发展刚起步的阶段,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建立起来,“而今天,我们面临的是协调发展与绿色发展。从发展路径看,雄安显然是旨在探索如何深度开发、深化改革,吸引更多现代高端要素集聚”。
“之所以将雄安新区与深圳、浦东并列,是想在北方搞一个可以真正起引导作用、能够把京津冀变成一个金三角的地区。之前,北方的发展并没有什么伤筋动骨的区域安排。”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诸大建还认为,中国现在已经不是需要飞快发展的时候了,“雄安不会是个暴发户,而是慢慢地做,慢工出细活”。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对《环球时报》说,深圳特区更多是开放口岸,可从珠三角的意义来理解;浦东新区更多可从金融现代服务等国际金融中心的意义来理解。这两个事件都是上一个35年的大事,但始终是沿海地区,而不是中心地区。雄安预示着政治、文化、历史、科技、人才聚集的中心地区将开始崛起,远远超出经济含义。从意义上来说,它将超过深圳和浦东,因为它拥有历史、政治等含义,是中国全方位走向现代化、扮演负责任大国、实现中国梦的重大一步。现代化将在中国的中心位置开始崛起,中国将参与国际治理、推动全球化、为全球化提供新动力,提供中国的智慧和方案。“设立雄安新区对中国来说,是下一个35年的一大战略,其意义可能还不止于‘两个一百年’”。
【环球时报记者 范凌志 赵觉珵 白云怡 王天迷 环球时报驻德国、日本特约记者 青木 孙秀萍 丁雨晴】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