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 评论 资讯 财经 华人 台湾 香港 历史 社区 视频 新加坡 德国 荷兰 滚动

近看中国工程奇迹,唯折服与震撼

2017-03-22 13:07:49 环球时报
分享:

大家在一个个“世界之最”面前,连连受到震撼,而这些大工程书写的是中国工人的拼搏精神及“中国制造”的魅力。

  桥塔是建设中面临的另一个世界级难点。现实中,一个人如果把一二十枚硬币摞起来并不难,但摞起一两百枚就需要超凡的技术了。苏通大桥桥塔共分成68个节段浇筑,高度达300.4米,是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新高度。施工中层层叠加,精度要求极高,从塔顶到塔底的垂直度误差不能超过10厘米。最难的是,桥塔还在风的作用下晃动,太阳一出,塔身朝阳面与背阴面的温差也会导致5厘米的变位。为此,大家想到一个办法,在大桥上安装200多块棱镜,利用棱镜的观测数据随时计算出塔体的铅锤状态,最终从塔顶到塔底的误差控制在1厘米以内。

  “苏通大桥其实是中国制造能力升级的具体体现,当时设计修建大桥时需要满足两艘5万吨集装箱货轮的相向通行”,中交二航局员工焦贤模说:“无论是通航需求还是大桥建筑要求,这些都是中国制造能力的升级。”

  “这个时代,造桥要讲精品”

  “工程所用钢材量约48万吨,那是多少呢?”《环球时报》记者的第二站是南通沪通公铁两用桥建筑工地,在现场看到钢架交错搭建,有感于用钢量的庞大。正在进行视频直播的大V们形象地做了总结:“沪通大桥相当于68座埃菲尔铁塔或12个鸟巢”。

  “世界首座跨度超千米的公铁两用桥梁”是沪通大桥的标签。大桥上层为六车道高速公路,下层为四线铁路。记者一行乘工程电梯登至铁路线层察看施工中的细节,工作人员特地让大家留意硕大的螺栓、粗壮的桥墩,因为这些都与大桥的荷载度有关,也是大桥的难度体现。工作人员还将沪通大桥与世界桥梁跨度最大的俄罗斯岛大桥作了一番比较。后者中央跨度达1104米,比沪通大桥跨度长十几米,但它只是公路桥,因此荷载量远不如沪通大桥。

  “沪通大桥要成为精品桥梁的代表。我们要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民的造桥能力,树立百年桥梁的品牌。”在现场,记者幸运地遇到中交二航局沪通大桥经理杨志德。杨主持修建了14座长江大桥,有“桥星”之称。谈到这些年的修桥感想,他说:“中国的造桥技术与能力已经领先世界,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把桥建起来能通车就行。我们这个时代,造桥要讲精品。”

  沪通大桥全长11072米,2014年开工,工期五年半。大桥采用主跨1092米的钢桁梁斜拉桥结构,工程除需要钢筋约48万吨外,混凝土用量为230万立方米(相当于8个国家大剧院的用量)。大桥将能抵御14级台风,8级地震,10万吨级船舶的撞击。其工程规模之大,施工难度之大,创造了世界桥梁和中国桥梁建设的多个“之最”,代表着当前中国乃至世界桥梁建设的最高水平。

  今年1月21日,大桥天生港航道桥胜利合龙,合龙精度控制在毫米级。“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沪通大桥将成就更多一小时经济圈。

  洋山港无人码头,从中国“制造”到“智造”

  “这台巨无霸式的岸边集装箱桥式起重机(简称‘岸桥’)价值1亿元,那边的自动导引运输车比兰博基尼还要贵。”刚到上海洋山港码头四期的网络大V们被眼前机械的巨大身影及身价所震撼。“与之前的三期码头相比,智能化是四期最大的特点”,洋山港四期总设计师刘广红说。

  记者一行看到正在同时装卸两个集装箱的岸桥是无人操作,负责运输货物的平板车靠埋在地下的磁钉读取地理信息,并自动导引车辆在目的地之间穿梭。“虽然现阶段我们还在调试之中,预计可以减少70%的装卸工人,而效率则可以提高30%,每小时传输目标可达到400箱。”在刘广红看来,洋山港四期码头极有推广意义,“它不只是一个码头的效应,所带动的是整个装备制造业、整个信息系统,是从‘制造’走向‘智造’的标志。”

  中国是航运大国,掌握大型、超大型专业化码头建设能力和成套技术,在全球货物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中国有8个,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中国有7个。但洋山港项目总投资700亿元以上,从2002年到2020年被分4期建设。在一个建设大国,18年的建设期反映出它非同寻常的规模。

  据了解,自2005年正式运营以来,洋山深水港吞吐量年均增长约20%。因为有洋山港的支撑,上海港自2010年起成为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

  交通建设报总编辑米金升给记者列了一组数字,他说:1368年,威尼斯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产生。1484年,西班牙人开始地理大发现,巴塞罗那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1588年,伦敦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奠定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1894年,纽约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20世纪被称为美国世纪。2010年,上海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未来的中国,给人以无限遐想。

  “起重机万国博览会”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中国起重机下鼓励美国制造”,几年前曾在网络上疯传的一段趣事,这一次被走访振华重工长兴岛基地的大V们旧事重提。

  走在基地园区内,看到一排排刷有不同颜色的起重机。工作人员自豪地说:“我们这儿又称起重机万国博览会。你们看,白色的起重机要运往加拿大,浅蓝色的要运往哥斯达黎加,那边要运往哥伦比亚和印度。一台岸桥约有3000多个零部件,全部都是国产。”

  据介绍,振华重工的港机份额连续18年占据全球市场第一,原来占逾70%,2016年升至82%以上。其中,七成订单来自海外,欧美码头90%以上使用的是振华重工的机械。“大国重器”,很多网友选择这个词来形容以振华重工为代表的“中国制造”。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副总裁刘启中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公司一直在提倡创新,致力于研究最新技术。公司成立后的前几年,我们通常会观察外国人怎么做,慢慢地发现,他们也在观察我们怎么做。多年来在技术方面的革新,让我们不知不觉超越对手。振华公司生产的每台设备都是按照用户定制,有2000多位工程师专心于做这样的工作,很多西方公司并不愿支付这个成本。”

  振华重工的市场开拓路线实际上是先国外、后国内的“逆袭”。对于无可匹敌的业绩,刘启中谦逊地说是机缘巧合,是美国等具备话语权的国家帮助振华进入了全世界。不过,他更加强调:“对用户负责是赢得回头客的重要条件”“凡是有码头的国家,我们希望就要有振华重工的起重机”。

  活动期间,网络名人实时与网友分享心得,引起强烈反响。截至3月21日早上,此次活动所设置的微博标签#走进新国企#与#当代中国奇迹#阅读量分别达3700万人次和8000万人次。很多网友或给“大国重器”点赞,或由衷发出“厉害了,我的国”的赞叹。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