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 评论 资讯 财经 华人 台湾 香港 历史 社区 视频 新加坡 德国 荷兰 滚动

命途多舛,为何总是马来西亚?

2017-03-07 11:15:21 环球时报
分享:

马来西亚这三年可谓“命途多舛”,“为何倒霉的总是马来西亚?”有当地媒体人这样说:“衰事接二连三无关国家运程,而是我们没有致力于防止坏事发生。”

  内部管理,行政效率,国民性……

  与其柔和中立的外交姿态和开放程度相比,马来西亚自身的能力有时候显得不足。葛红亮认为,该国的情报力量比域外力量弱得多,“加上这块属于‘灰色地带’,管理上存在相当大的难度。以朝鲜金某案为例,从媒体报道情况可以看出,最初马来西亚警方都不知道死者的背景,只知道一个人在机场出事了,反而是韩日媒体先爆料出来,这就可以明显看出马来西亚的情报获取能力和韩日相比差很多”。

  潘永强对《环球时报》记者说,马来西亚在国家内部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缺乏制衡的力量。警察、安保、移民等体系内的管理都十分松懈,一方面是警觉性和敏锐度不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存在大量贪污腐败现象,“漏洞频出导致一些境外人士认为,大马是一个‘搞事情’的好地方”。

  潘永强以移民和出入境管理部门为例分析说,马来西亚人口只有约3000万,需要大量的外国劳工。而目前在马来西亚的300万外国劳工中,只有1/3是合法的,其他人或是签证到期,或是没有工作许可。林瑞源称,“国家形同联合国并不是问题,问题是移民局及警方对入境的外国人是否有足够的监督”。

  “移民部门有时候会受到聘用外国劳工的公司的金钱利益诱惑,对取缔非法外劳非常不积极。另外,移民部门有时还会非法发放居留证给外劳以谋取贿赂,甚至可能影响执政党,把部分非法移民转为合法,以便让他们成为选民为某个政党投票。”潘永强说,从这次金某案件也能看出,各类不明人士都可以在马来西亚轻松进出。“马来西亚和一些国家不一样,它的国家能力是有欠缺的。只有关键时刻或被动员起来时,国家能力才会发挥相对较大的效用。”

  马航MH370失联事件成为马来西亚国际形象的一个“分水岭”。马来西亚槟城出生的公共政策分析人士陈康林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以前他与外国朋友聊天时,他们经常提到的是吉隆坡的双子塔、马来西亚的电子产品以及多元族群的共生。MH370事件后,他们说得最多的是,马政府在处理这件事的方式上,与他们想象的不一样。当时,马方虽然全力搜救,但因信息发布前后矛盾饱受批评。马来西亚《新海峡时报》称,包括民航负责人、国家警察局长、移民局负责人等在内的一系列高级官员对事故提供了各自的版本,没有一个总体协调。

  葛红亮表示,马来西亚的节奏十分缓慢,行政效率与国际社会的要求不符。这一方面与国民性有关,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马来西亚各个政府部门间存在封建性和官僚特色。

  马来西亚的评论人士颜华孙曾在《当今大马》撰文,将马来西亚人比作“椰壳底下的青蛙”。这是一句马来语俗话,意思是该国民众拥有与生俱来的安全感,并不会为外界的风吹雨打而发愁。“如果你了解这个国家,你会发现这里的人们天性乐观,遇上大事儿大都是天塌下来当被盖”。

  相对于关注“国民性”,国际媒体更多的是将马政府应对失联事件的表现,与其国内政治捆绑在一起。美国彭博社称,马政府的反应并不令人意外,“因为这个国家自独立以来就一直由同一个执政联盟统治,其领导人通常回避独立记者,受到国家控制的国内媒体很少向政府高官提出刁钻的难题”。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