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 评论 资讯 财经 华人 台湾 香港 历史 社区 视频 新加坡 德国 荷兰 滚动

ofo小黄车让“飞鸽”腾空又起

2017-03-02 09:26:49 人民日报
分享:

往年的冬天都是自行车生产的淡季,但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来自ofo共享单车平台的大订单却让生产线始终停不下来,月产量已经从10万台急剧增加到40万台。

  从2016年12月开始,天津“飞鸽”自行车与ofo共享单车合作,按照共享单车高强度使用和耐磨损的特点进行生产,目前规模达每月40万辆。图为生产车间场景。

  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摄

  隆冬时分,寒气袭人,天津飞鸽车业发展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却是一派热闹的繁忙场景。工人师傅们一刻不停地穿辐条、装车架、安车座,流水线上每几分钟就有一台打着ofo标识的小黄车下线。库房外,一辆加长货车满载着1000辆小黄车整装待发,即将启程南行,不久便将出现在上海的街头。工作人员说,往年的冬天都是自行车生产的淡季,但刚过去的几个月里,来自ofo共享单车平台的大订单却让生产线始终停不下来,还加派了人手、扩大了产能,月产量已经从10万台急剧增加到40万台。

  不到2年时间,共享单车模式改变了自行车制造业的生存状态,也改变了众多普通人的出行习惯。自2015年6月在北京正式上线以来,ofo已快速成长为全球最大的共享单车平台,连接单车超过100万辆,覆盖全球近40个城市,注册用户超过1500万,为用户累计提供出行服务超过2.5亿次。根据第三方研究机构比达咨询发布的行业报告显示,ofo共享单车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1.2%,位居第一。

  全新模式激发市场需求

  中国曾经是名副其实的自行车王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几乎是每个家庭的必备品。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机动车的普及、公共交通的发展,自行车逐步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在首都北京,1986年时自行车在公共出行中的比例高达68%,如今已逐步下滑到12%。

  市场需求的缩减,加上境外品牌的冲击,让我国自行车生产行业的生存状况越发艰难。从2011年到2013年,全行业销量连年下滑,行业洗牌加速。目前每年8000万辆左右的全行业产量中,超过七成用于出口。面对市场竞争和需求结构的变化,包括飞鸽在内的国产自行车品牌开始主动转型,将市场定位由通勤代步车转向运动休闲型车。

  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拥有了公共自行车项目。但是,传统的公共自行车均为有桩存放,占地面积大,无法实现随时随地用车还车,还需要政府部门投入大量资金运营。在大中城市里,市民从地铁出入口、公交站点到家或单位的“最后一公里”出行仍然很麻烦,要么步行,要么坐“摩的”。就算买了自行车,也要担心丢失、损坏等问题。

  “自行车骑行灵活、便捷,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最佳选择。骑车无污染、零排放、很少占用道路空间,也是真正的绿色低碳交通。”ofo创始人、CEO戴威相信,自行车仍是上班族、学生等市民广泛欢迎的交通方式,潜力巨大。“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骑行之所以不够便利,是当前社会上自行车资源的‘错配’严重,导致人们没办法随时携带自行车,想用的时候用不了。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共享。”

  模式创新,理念先行。2015年,ofo在全球范围内首次提出了用无桩方式来开展自行车共享的理念,并将其付诸实践。用户只需在微信服务号或APP上输入车牌号,即可获得密码解锁用车。通过与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的结合,共享自行车得以具备了随时随地、随取随用的便利性,也让公共自行车这一概念重新焕发了活力。

  ofo创造的全新商业模式,激发了潜在的、广阔的市场需求,并将供给方与需求结合起来,使增加有效供给成为可能,也成为近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典型案例。模式推出后的市场反应证明了它的受欢迎程度:去年12月初,在进军城市市场仅仅2个月后,ofo的日订单便超过150万,成为继淘宝、天猫等之后,全国第九家日订单过百万的互联网平台,也是共享单车行业的第一家。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