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 评论 资讯 财经 华人 台湾 香港 历史 社区 视频 新加坡 德国 荷兰 滚动

习近平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动力

2017-02-08 10:02:52 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

在外界看来,习近平主席的此次演讲,不仅为世界增添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更重要的是在世界经济“迷茫”之时,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展现了一名“应势而为、勇于担当”的领导者应有的作为,为处于低潮的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中国信心”。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从航海大发现到WTO诞生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将经济全球化定义为,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虽然人们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并在500多年的时间中被分为多个阶段。

  15世纪末至16世纪前半叶:地理大发现为经济全球化打下基础

  15世纪末到16世纪前半个世纪的“地理大发现”奠定了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

  由于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达伽马等人开辟了从欧洲抵达亚洲的海上航线,麦哲伦率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宣告了东西半球互相隔绝的时代结束,同时也为西欧国家向世界各地的扩张提供了条件。从那时起,资本的全球扩张成为可能,随之而来的是探险与贸易的热潮,欧洲列强大规模的海外殖民扩张活动不仅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也打通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交往的通道,这为经济全球化打下了基础。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第一次工业革命启动经济全球化

  18世纪中后期,以英国为代表的欧美国家陆续发生以蒸汽机为动力、以纺织业为主的第一次工业革命。随着这些国家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本国工业不断创造出远远超出本国市场所能消费的大量商品,于是大量廉价的、过剩的工业产品突破国家边界,涌向世界,推进了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这一过程伴随着欧洲殖民者对新发现疆域的扩张、侵略和殖民掠夺,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事件便是中英鸦片战争,世界市场也由此从欧洲拓展到美洲、亚洲和非洲等许多地区。

  正是在这一时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经过工业革命,英国工业生产量已远远超过了国内市场的容量。有数据显示,到19世纪中叶,英国一半以上的工业品要销往国外,国内生产所需的大部分原料也要靠国外供应。这种情况在纺织业表现得尤为突出,当时英国所生产的棉织品的绝大部分销往国外,生产所需的棉花来自美国、印度、巴西、埃及等国家。在这一时期,英国不仅是世界消费品的主要供应者,也是生产资料——机械设备的主要供应者。

  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加速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有人认为,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的半个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发展最突出的时期,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时期发生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蒸气时代进入电气时代,从以纺织工业为中心的轻工业时代进入到以钢铁、石化、电器、机械、汽车为代表的重化工业时代。在这一时期,电车、汽车、火车成为新的交通运输工具,电话、无线电、电报成为新的通信手段,大大缩短了时空距离,为国际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基础。

  二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列强凭借工业革命所创造的优势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了瓜分世界的殖民扩张。至20世纪初,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

  三是在这一时期,西方发达国家中出现了国际垄断组织和跨国公司,其触角已经伸向世界各地。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掠夺殖民地资源,不仅向其大量输出商品,而且开始进行投资。当时的英国和法国是主要资本输出国,到“一战”前,它们的国外投资已分布在亚、非、拉、大洋洲等地。资本输出的增加,特别是国外直接投资的扩大,标志着国际分工和经济全球化进入了新阶段,标志着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从商品交流的外在联系发展到了生产分工的内在融合。

  “一战”至“冷战”结束: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20世纪初到40年代末的大约40年间,曾出现过多个阻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事件,如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1937—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等。这些事件以不同方式阻遏并打乱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秩序,破坏了各国、各地区的经济交往。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并未因此停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作为稳定和调节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关系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应运而生。

  同时,从20世纪50年代初起,出现了以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将工业化进程引向新阶段,西方发达国家进入了一个经济大发展时期,即所谓的“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1973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为止,长达20余年。这个被西方发达国家称为“黄金时代”的时期,是西方发达国家实现经济高度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

  也正是在这个历史阶段,亚、非、拉的殖民地国家摆脱了殖民统治,同时也与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形成了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关系。国际贸易获得了空前发展,贸易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跨国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将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关系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因此,这一阶段既是经济全球化受阻的时期,同时也是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的时期。

  “冷战”结束:离经济全球化终极目标更进一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经济全球化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且标志着经济全球化时代更进一步。其突出标志包括以微电子、生物工程的大发展为标志的科技革命进一步深入发展,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跨国公司不仅在数量上、规模上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其经营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地体现在企业跨国并购的形式、数量和规模均有了重大发展,许多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移向海外,世界经济融合的程度空前提高;市场经济成为涵盖整个世界的经济体制;WTO等国际经济组织的职能、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使世界经济运行日益规范化和规则化,实现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知识流全球畅通。

  当然,这与经济全球化的终极目标世界经济一体化尚有距离。人们认为,世界经济一体化指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达成各国商品和服务的对外贸易如同国内贸易一样,不受税收、数额、区域等一切关税和非关税的限制,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资本的流动如同在国内一样,不受任何管制地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上述两个条件下,各国生产要素和商品价格趋同或均等化。由于这些条件受到国家疆域、国家主权、关税和非关税、区域经济集团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和阻碍,至今还远未达到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和最佳配置的程度,因而从经济全球化到世界经济一体化尚有很长的路程。

  (参考资料: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