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港通,蜜糖?砒霜?
2016-12-07 09:08:25 海外网那些手持外币的境外投资人难掩对深市的好奇与渴望——尤其是对那些资本冒险家来说,被誉为中国纳斯达克的创业板撩起面纱,刺激着他们参与造富游戏的野心。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劳佳迪 | 上海-香港连线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47期)
从12月5日起,来自地球村的投资者们不再需要徘徊于中国深圳股市的门槛之外,这个高度繁忙、遍地机会的市场第一次对他们抛出橄榄枝。那些手持外币的境外投资人难掩对深市的好奇与渴望——尤其是对那些资本冒险家来说,被誉为中国纳斯达克的创业板撩起面纱,刺激着他们参与造富游戏的野心。
而相比两年前开通的沪港通,深港通框架下的小盘港股新增近百只,对内地股民而言也确实充满了投资标的扩容的兴奋。尤其是在环顾四周投资渠道稀少的当下,步入缓慢贬值通道的人民币正在寻找出口。
或许是出于对“南下”资金的呼唤,过去两年,来自香港媒体对于深港通的热炒显得更为急迫和不间断。《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数位驻港投资人得知,虽然出台时间数度推迟,但香港舆论之前关于深港通开启的预期持续升温,从特首到港交所高层、再到香港证券业协会反复谈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几乎成为例行表态。
今年7月,也就是《深港通实施方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前夕,恒生指数还大涨10.83%,创下年内新高,折射出深港通背后沸腾的民意。
记者梳理发现,早在2015年1月5日,沪港通亮相仅仅一个半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在深圳考察时首次提出了“沪港通后应该有深港通”,一个月后深交所更是火速率队访问香港,但看起来提上日程的深港通之后却意外进入了“静默期”。
虽然2015年曾有过“年内推出”的强烈预期,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和港交所主席在不同场合透露口风,但深港通始终“不见下楼来”。到了2016年上半年,甚至有性急的香港媒体抛出会搁浅的悲观猜测。
如今的正式开启自然一扫市场纠结迷惘的情绪,深究之下可以发现,深港通不只是牵出了几只概念股和若干受益板块,它几经波折的推出过程更是潜藏着决策层的诸多战略玄机:已经有了沪港通,深港通为什么还这么重要?内地股市为何一定要多维度地与香港股市联通?而对于未来的运行,更多问题也已经浮上水面:哪些人可以通过深港通掘一桶金?它对于内地资本市场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责编:满晓彤、郝伟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