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 评论 资讯 财经 华人 台湾 香港 历史 社区 视频 新加坡 德国 荷兰 滚动

探访G20新闻制作的“大工厂”

2016-09-02 14:55:04 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

9月1日,G20新闻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我们乘坐媒体专用大巴一大早便来到现场。新闻中心总面积11000平方米,整个大厅十分宽敞;抬头看向天花板,全钢结构的新闻中心像一个现代化的工厂;1500个媒体工作台整齐地排列在工作区,又像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

    9月1日,G20新闻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我们乘坐媒体专用大巴一大早便来到现场。新闻中心总面积11000平方米,整个大厅十分宽敞;抬头看向天花板,全钢结构的新闻中心像一个现代化的工厂;1500个媒体工作台整齐地排列在工作区,又像现代化工厂的流水线。

640.webp.jpg

G20咨询台(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640.webp (1).jpg

G20钢结构天花板(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上午9点,新闻中心已经有不少媒体同行就位,他们或是调试摄像机器,或是四处走访熟悉环境;更多的记者聚集在新闻中心为媒体提供的专用工作区内,策划接下来的报道,并对今天的各项事务做准备。

640.webp (2).jpg

工作区(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不到十点的工作区,已经聚集了不少媒体工作者;这里覆盖了无线网络,每一位媒体人都可以方便地享受到信息服务。

640.webp (3).jpg

公共工作区(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广播中心也已经完全进入了工作状态。

640.webp (4).jpg

IBC工作室(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新闻中心还配备了媒体工作中常用的打印机和复印机,为多语种记者准备了双语电话机,非常周到。

640.webp (5).jpg

印刷设备和电话(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我们都在记录这个即将进入最紧张状态的新闻中心。一起来看看工作中的媒体人是什么样子吧!

640.webp (6).jpg

左上的女主持人在最后一次熟悉台词;右上的出镜记者可能有些紧张,面对镜头,同一句台词她念了五遍;图下方是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记者也在介绍这里。(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采访记者,可能是9月1日新闻中心刚刚投入使用时的常见景象。我也刚刚接受了一家当地媒体的采访,对方问我新闻中心和我参加的其它国际会议场馆有什么不同,我的真实感受是这里非常人性化,你在工作中需要的一切服务这里都可以提供;而就在我接受采访时,身后,一位来自哈萨克斯坦的记者正和人民日报社的记者用汉语畅聊。

640.webp (7).jpg

记者采访记者(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新闻中心还设置了中外媒体的专用工作室,各媒体可以向新闻中心申请并租用。

640.webp (8).jpg

中外媒体专用工作室(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外交部新闻司副司长、G20峰会新闻中心主任王晰宁刚刚接受过中文采访,又在接受记者的英文采访。记者小声问他:“英文还是法文?”王晰宁说:“都行。”

640.webp (9).jpg

新闻中心主任(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小青荷”志愿者也是G20的一道风景,他们非常有礼貌,一直保持着微笑。看到记者有困难总是第一时间上前提供帮助。他们会不同的语言,能为不同语种的记者提供帮助。王晰宁告诉记者,新闻中心现场有200余名志愿者。

640.webp (11).jpg

志愿者(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在工作区旁边是新闻中心为媒体开设的休息场所。这里提供精美可口的南方茶点、水果、咖啡和牛奶;每一处都有赋予杭州地方特色的装饰设计。午餐时间,记者会来到地下一层用午餐,地道的杭帮菜让参会记者赞不绝口。

640.webp (12).jpg

茶歇拼图(图片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9月1日的新闻中心正式开放,相信有这样周到的服务,也许接下来会进入“busy(繁忙)模式”,但是不会进入“hard(艰辛)模式。”


责编: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