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的四张面孔:首富、老板、文青、父亲

2016-07-18 08:14:29 《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2015年3月2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2015全球富豪榜,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反超马云,重新成为中国内地首富。很多人开始好奇,王健林有多少不同的面孔?

环球人物(278期 内页文件)-26

  □ 文字统筹  许陈静

  《环球人物》杂志记者  肖莹  李静涛  王肖潇  

  109座万达广场、71家万达酒店、99家万达百货、150家万达影院,还有青岛国际电影节、汉秀……当人们的生活中出现越来越多的“万达制造”时,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统治者的财富也随之呈现几何增长。2015年3月2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发布2015全球富豪榜,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以242亿美元(约合1515亿元人民币,1美元约合6.26元人民币)资产排名全球第二十九名,并以15亿美元的优势反超马云,重新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此前,一段王健林在万达年会上唱歌的视频红极网络。那个手持麦克风,听着前奏用手指微微打着节奏,在全场的尖叫和欢呼声中略显不好意思的王健林,那个一开腔唱功了得,而且唱得陶醉的王健林,刷新了人们对他的印象。

  很多人好奇,王健林还有多少不同的面孔?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分赴北京、大连、武汉等地,探寻“首富王”的商业版图与人生路径。

  首富的面孔

  并不在乎所谓排名

  首富这个宝座,王健林并不是第一次收入囊中。2013年9月,他曾以1350亿元身家超越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首次成为中国内地首富,也成为胡润百富榜开创以来的第十位新首富。他赚钱的速度被形容为“每10分钟可以买一辆奔驰车,每小时可以买一栋400万元的房子,每天近亿元入袋”。而彼时,距离他1988年踏入商海仅仅过去25年,他本人也不过59岁。

  王健林的四张面孔

  王健林1954年出生于四川,父亲王全义是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4岁那年,王健林随父母来到四川省西北部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大金县(今金川县)。有媒体在走访了王健林几位童年小伙伴之后得出结论——父亲的威望给年幼的王健林带来了同龄人的拥戴,很多小孩都希望通过王健林认识他爸爸,他也爱组织娃娃们一起玩耍。“他是个匪头子,是一群孩子的头。”王健林的童年玩伴陈志阶面对媒体的追问这样回忆。这句话后来被解读为王健林“不喜欢墨守成规”。

  16岁那年,王健林初中毕业选择参军,成为一名边防战士。1978年,他被推荐到大连陆军学院学习。

  2015年3月6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来到远离大连市中心的金州区龙王庙附近,发现大连陆军学院已于10年前被裁撤。取而代之的,是沈阳军区的一处训练基地。基地负责宣传的一名女军官告诉记者:“由于时间太过久远,王健林上学时的痕迹已经无处可寻了。就连当时和他接触较多的战友们,也全都离开了学院。”不过,在基地内的大连陆军学院院史馆内,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找到一处名为“四化建设栋梁”的宣传栏,上面张贴着学院杰出校友的照片,王健林的就在左上角最醒目的位置。

  几经辗转,记者找到曾在陆军学院负责侦查与反侦察课程的张昌军老师。他说:“那会儿,基层军官要学的内容很多,包括海陆空各军种,以及炮兵、工兵、防化兵、装甲兵等各兵种的知识。”正是在课堂上,张昌军对王健林有了最初的印象:很认真,永远都拿个小本记笔记,也很主动,课堂上有不明白的地方随时会站起来提问。

  在军校,王健林延续着童年的叛逆。在一次考试中,他明知标准答案,却偏偏反其道而行之,给出完全相反的说法。“他给出了自己作答的理由,甚至比标准答案上的分析还要充分,却只得到了及格。”王健林在陆军学院的一位战友向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回忆说,事后,判卷老师专门找到王健林,说这样评分自己其实很遗憾。

  在陆军学院学习一年后,王健林从120人中脱颖而出,成为3名留校工作的优秀毕业生之一。1986年,王健林调任陆军学院管理处副处长。此前一年,邓小平提出大裁军,而军队外面,改革开放正逐步深入,王健林决定脱下军装去社会上闯荡。“那个时候,部队干部的待遇比地方上好。王健林如果留在部队,发展很有前途。所以,很多人对他的选择都不理解。”张昌军猜测王健林转业是考虑到家庭:“他当时已经结婚,爱人在大连工作,陆军学院离市区比较远。一些家在大连的干部可能都愿意转业到地方,有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从旧城改造起家

  从部队出来后,王健林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人民政府任办公室主任,两年后接盘区政府下属的西岗区房屋开发公司。这,就是万达的前身。

  王健林突破成规的冲动,在万达集团的建立及扩张之路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89年,大连市西岗区北京街旧城改造项目启动。3家国有企业测算了两个多月,算出来的结果是,要想赚钱,必须卖到每平方米1200元,而当时大连市最好地段的房价不过每平方米1100元。明摆着赔钱的买卖,没人愿意接手。但王健林琢磨着,为什么不能卖到1500元呢?

  王健林和他的团队反复讨论,最后决定采用4个创新——改没窗户的暗厅为有窗户的明厅、改木头窗为铝合金窗、安装防盗门、卫生间入户。王健林曾回忆说,这些现在看起来很“小儿科”的创新,在当时是需要勇气的。“政府规定,只有局级以上干部住房才能配洗手间。为此,我还遭到了大连市纪委的审查,要我提供购房者名单。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思潮大势所趋,这个事才不了了之。”

  此次在大连采访期间,一位该小区的居民告诉记者,当时大概有一半的房子是回迁房,另一半当商品房出售,“前者户型不如后者,阳台小一些”。另一位居民则说:“这个小区和原来的棚户区比,条件好多了。王健林在这件事上做得挺好,名声不错。”

  第一单买卖,王健林就赚到了名声,还有近千万元收益,万达也由此成为全国首家搞旧城改造的公司。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称“发展才是硬道理”,几个月后,中共十四大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同年,万达完成股份制改造,成立集团公司。

  那一年,万达集团年销售额已达20亿,占大连房地产市场份额的1/4。“20亿在当时已经很了不起了,但连续两三年就在这个档上,上不去。我就跟我的同事们讲,要到外面去。”王健林的“外面”一指数千里,在那个北方人不敢轻易涉足广东的年代,万达到广东成立公司,借指标做项目。在他看来,尽管那次开发没赚多少钱,但“这个项目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我们走出去的勇气”。继旧城改造之后,万达找到了第二个创新发展模式:跨区域。

  模式为先  文化为继

  王健林说,万达一路走到今天,创新的过程概括起来无非四步。走完前面那两步,第三步就是创模式。

  2000年,万达跻身全国房地产百强企业,总资产近百亿元。那年,万达的一名创业元老病重,要靠一种昂贵针剂维持生命,每支2000多元。当时,民营企业的职工无法享受社会保障。王健林100万元医药费花出去,为这名元老延续了1年多生命。一个人就花了这么多,以后怎么办?

  “当时还不像现在这样想得这么伟大,要做全球领先企业什么的。那时候就简单地想,我要为兄弟们做一点保障……我当时就提出,万达集团要追求长期、稳定的现金流。”10年后,王健林在一次公开演讲中这样陈述自己当年的心迹。

  于是,大家凑在一起开会,争论了整整三天三夜。在万达的发展史上,这次大会被称作“遵义会议”。会上,王健林力推“做大型的商业物业,招世界500强和一流的国内企业做租户”。有的老员工想不明白:“我们本身做住宅做得很好,很赚钱,品牌做得也不错。在这个时候搞什么商业地产呢?”更多人则持怀疑态度,“一下子做商业地产,谁来设计?不懂建造,也不懂招商,那意味着我们过去的生产流程全部要再造。”可王健林说:“盖收租物业的房子我们会吧,起码一半的功夫会了,至于商业物业招商或者设计,咱们慢慢再学。”

  说起来容易,真正落到实处,王健林遭遇到不小的麻烦。“万达的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选址长春。王健林的想法很简单:地下做停车场,一楼办成精品店,隔成许多小铺面卖给业主,二楼引进沃尔玛,三楼搞了个红星美凯龙。”曾在万达管理层任职的吕丹(化名)在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详细回忆了当时的情况:“因为没有考虑到要帮助业主招商引资,2003年正式营业时,上百个商铺有一半是空的,租到商铺的商家生意也不好。业主、商家与万达产生纠纷,甚至闹到法院。”

  面对这次转型遇到的困难,万达许多高管动摇了,可吕丹记得,王健林很坚持:“过去的人没干好肯定是他们没有总结经验,没有找到其中的规律。我相信商业地产的路子没错,万达就是要做先锋。”他总结教训,决定组建专门部门为业主招商。

  那之后,万达找准了商业地产的门路,正式走上扩张快车道。2004年,万达成立规划院,开始操作订单商业地产,拿着自己的商业设计找商家谈判;2005年,王健林又将商业中心、五星酒店、写字楼等打包,开发出“城市综合体”的新概念……事后,有人问王健林,为什么万达能以优惠价格拿到好地段,而别人不行?王健林回答:“我们有核心竞争优势,就有了议价权。”

  但王健林的“野心”显然不止于做中国最大的“房东”。吕丹说:“如今,万达的商业地产已经基本不用王健林操心。团队拿来新的选址方案,他看过后只要签字就可以。他开始把心思花在新的业务上。”

  一位资深媒体人告诉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我也见过挺多中国商人,王健林的思维非常清晰。他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什么时候、什么阶段应该做什么。”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另外几位万达的老员工也不约而同地提到,王健林“自我学习的能力特别强”。这一点,从他近几年不断跨行业发展,不断开拓陌生领域就能看出——

  2006年,涉足电影院线,当年实现盈利,不到10年,就拥有了百余家影院,千余块银幕;

  2010年,与美国弗兰克公司合作成立演艺公司,打造顶级的中国文化秀。4年后,汉秀剧场在武汉中心文化区全球首演;

  2013年,砸下500亿在青岛建立“东方影都”,并与奥斯卡金像奖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以及全球四大艺人经纪公司签署协议,从2016年起,每年在青岛举办国际电影节,计划用3至5年将其“打造成世界排名前列的国际电影节,改变中国没有电影文化世界品牌的局面”……

  接二连三的文化领域大手笔投资,在打响万达品牌的同时,也让一些公司管理层心生疑惑:“这能赚到钱吗?”王健林看问题的角度却大不相同:“所有的行业都是有天花板的,文化产业却没有。只要你做得好,它的盈利空间是无限的,而且它还有巨大的品牌效益和穿透力。”

20121213021ta

  2012年12月12日晚间,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揭晓,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左)和阿里巴巴集团主席马云在领奖前握手。

  线上线下宝座争夺战

  2013年,王健林首次登上富豪榜榜首后,并没有停留太长时间。不到一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其董事局主席马云以1500亿元身家超车,一跃成为胡润百富榜首富。

  互联网概念成了商界的宠儿,但王健林坚定地认为以万达为代表的“传统店铺经营”无可取代。他也开始涉足电商平台,尽管他自己还不太会用这些——2014年8月,万达与腾讯、百度成立电商公司,被业界戏称为“腾百万”。为了拥有自己的支付平台,万达同时与快钱进行收购谈判。王健林的想法很明确:2014年,万达广场有4000多万会员,2015年目标是1亿,此外还有十几万家商户,资源如此分散,万达无法掌控,但通过支付环节可以将它们连在一起。

  大手笔收购,是王健林借资本之力实现万达版图扩张的又一尝试。

  国际上,2012年,万达以31亿美元资金收购全球第二大院线集团AMC,一举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在国内,2014年,收购了12家旅行社,总规模达75亿,他的计划是在3年内靠并购做到全国最大……据说,王健林的投资逻辑非常直接:“我买什么能成为全球第一?”

  2014年12月,万达完成了在香港的首次公开募股。23日,圣诞前夕,万达商业地产在港交所“敲钟”。按此前胡润的测算,若万达商业股价上涨30%,王健林的财富将再次超过马云,重新成为内地首富。人们以为此事指日可待,但市场的反应并非如此。上市当天,万达商业以发行价48港元(1港元约合0.8元人民币)开盘,收报46.75港元,下跌2.6%。王健林与首富宝座擦肩而过。

  真正助王健林重夺宝座的,是2015年1月22日万达院线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成为中国院线第一股,并在开盘后以43.98%的涨幅封在涨停板。作为最大股东,王健林的财富出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阿里巴巴第四季度财报令人失望,股价大跌。涨跌之间,王健林与马云的财富排位调了个儿。

  2013年,王健林在录制一档财经节目时曾表示,自己并不在乎所谓的排名。“小平先生有一句名言,关键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觉得就是要有稳定的资产、长期的现金流和比较好的商业模式。为了排名而去排名,那就完蛋了。再说,假如你做到了3000亿,他不排你,那是他掉价了。”在他第二次当上内地首富后,回头再看这样一番表白,体味更深。

责编:刘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