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罪》:卧底戏,不烧脑不成活

2016-06-22 09:30:25 环球时报
分享:

没有吸粉体质,没有流量鲜肉,犯罪题材网络剧《余罪》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火了。可以说,昔日的“国产主旋律”正在新生代剧迷眼中焕发出新光彩。

  图为张一山在《余罪》中的剧照

  图为韩国“卧底剧”《新世界》海报。

  没有吸粉体质,没有流量鲜肉,犯罪题材网络剧《余罪》就这样“莫名其妙”地火了。讲真,凭借这部剧里“炸裂”的卧底人设,吸引不到“自来水”(借助口碑效应自然形成的粉丝群)也难。随着警匪题材和敌特题材的持续升温,近年来演绎“出生入死当卧底”的国产影视剧几乎推一部亮一部。刚刚热播完的《父亲的身份》,同样也是一部打爆“反转牌”的卧底剧。可以说,昔日的“国产主旋律”正在新生代剧迷眼中焕发出新光彩。

  卧底剧一般都会有一两个高智商的人设,观众也乐意跟随剧情找出真相。找对了,满满的成就感;找错了,那是编剧尊重观众智商。说到底,看卧底剧就是要感受反转刺激,《余罪》显然做到了这一点。这部剧讲述的是警校学渣余罪通过一场特殊选拔意外成为卧底。在经受贩毒团伙花样虐待后,余罪终于端掉毒枭老巢。这部改编自同名小说的网络剧,上线3天点播量超过1亿。童星出身的主演张一山,更是一路冲到娱乐话题榜榜首。

  “贱但无害”的形象近几年特别受观众待见,比如《失恋33天》里的王小贱、“跑男”里的陈赫都是经典。外号“贱人余”的余罪好色、贪财、不务正业,一反传统高大上的主角设定。这既是该剧成功的秘诀,也显示出卧底剧在网络时代的全新特点。梳理国产影视剧中“地下工作者”的形象不难看出,卧底剧原本是传统警匪片的一个分支,在中国电影史上,最为接近的亚类型就是“反特片”。口碑叫好的新作有陈建斌主演的《父亲的身份》,被港导徐克拍出新意的《智取威虎山》。经典老片更有《保密局的枪声》《永不消逝的电波》《羊城暗哨》等。

  随着时代和政治环境的变化,纯粹的国产反特片逐渐转型,广大公安干警的对手变成狡猾的毒贩和窥探国防机密的海外组织,卧底的形象和任务也发生改变。在这方面,香港电影走在了前面。《无间道》里“兵与匪”的身份置换令人叫绝,其中不少场景和设定成为后来者的模仿样板,甚至连好莱坞都买来版权改编。大导演马丁·斯科塞斯的美国版《无间道风云》还获得奥斯卡的殊荣。

  《叛逃》《陀枪师姐》等近年的热门港剧也时常出现卧底,以至于到了《使徒行者》里,几乎人人都是地下工作者。香港编剧对于“内鬼”“失联卧底”的编排颇为精巧,近年来常有让人脑洞大开的反转情节,这也是卧底剧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在《毒战》《无间道3》这类香港和内地合拍片中,香港卧底警探的风采被带入内地,同时又遵循了内地影视剧的一条创作“红线”:纵然正义警员不幸牺牲,也决不允许一个犯罪分子逍遥法外,所以刘德华在内地版的结局,终究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与泛滥的“抗日神剧”里无处不在的地下党相比,内地荧屏上展现当代“卧底”的影视剧并不多,早先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数陆毅的成名作《永不瞑目》。不过,这部海岩剧是披着卧底的皮讲述爱情的事。孙红雷在《潜伏》大红大紫之前,曾拍过一部现代“卧底剧”《落地请开手机》,扮演的是一名因酷似盗窃国家机密的罪犯而打入犯罪团伙的干警。此外,还有《阳光像花儿一样绽放》《生死卧底》等同类国产剧。不过比起现在动辄上亿的点播量,当年的作品还不足以刮起话题风暴。

  擅长警匪片的好莱坞也是出产卧底角色的大户。除《忠奸人》《速度与激情》等片里设置的扑朔迷离的人物身份外,美国编剧还把卧底发展成喜剧类型,譬如着名的《卧底肥妈》系列,就是FBI探员化妆成老保姆卧底,结果引发一连串忍俊不禁的笑料。此外,卧底到校园里的《龙虎少年队》系列、桑德拉·布洛克卧底选美大赛的《特工警花》等,都是在搞笑化妆和蠢笨计划等元素上下功夫,且都获得不错的票房。

  近些年韩国的警匪片和黑帮片发展迅速,也拍出《新世界》这样不错的卧底题材动作片。而在日本,“潜入搜查”是日式卧底的代名词,既有《双面潜入搜查》这样冷峻严肃的正剧,也有《鼹鼠之歌》类的搞笑之作。相较而言,中国内地的卧底剧虽是后起之秀,但却呈现出赶超亚洲和好莱坞同类作品的趋势。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内地在社会演进中提供了诸多创作素材,另一方面也是本土观众青睐烧脑悬疑赛过打斗肉搏的结果。

原标题:卧底戏,不烧脑不成活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