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拔过张艺谋,却救不了自己的电影

2016-05-16 08:24:58 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才能拼命把唢呐传承下去。”这其实说的就是他自己。

方励63岁了。看过《二次曝光》《万物生长》的人应该都知道,担任这两部电影制片人的就是他。然而,最近,他和另一部电影一起上了热搜。

  电影叫《百鸟朝凤》,是第四代导演吴天明遗作,方励是出品人。最近,他在某直播平台隔空喊话,并通过下跪、磕头的形式,恳求院线经理在接下来的周末能增加排片。镜头前的他,头发花白,眼眶通红,每一字每一句,有力但又无奈。

  “这部电影是中国人的电影,讲得是中国人自己的文化,200多人的志愿团队干了8个多月,却只有1%的排片。”

  《百鸟朝凤》5月6日上映,排片率本就不高,近来还从2%下降到1%左右,7天累计票房300多万,大部分场次被安排在上午或晚上10点以后,黄金场次排片极少。隔壁的《美国队长3》如火如荼,自家的《百鸟朝凤》却冷冷清清。

  如果不是方励如此不顾个人尊严的举动,这部吴天明导演的遗作恐怕真就温温吞吞地下线了……

  每当这种时候,总会有质疑的声音出现。有人问,方励不就因为是制片人所以出来求票房吗?这种道德绑架有什么意思?搞来搞去还不是营销?

  这部片子方励还真不是制片方,请看内部人士的朋友圈截图:


  如果你没看过吴天明导演的《老井》,没看过他的《人生》,没看过他的《变脸》,如果你不了解那一代导演对电影的热情与赤诚,你当然也无法理解方励这一跪的勇气来自何处。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导演自述式的一部电影,通过讲述新老两代“唢呐匠”的坚守和无奈,来表达自己对艺术的执守。女儿吴妍妍说:“他要通过《百鸟朝凤》讲述他的信仰。”

  创作《百鸟朝凤》的剧本时,吴天明已经72岁高龄,剧本一改再改,最后甚至闭关一个半月逐字修改,经常改到痛哭流涕。

  电影里有一句台词:“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才能拼命把唢呐传承下去。”这其实说的就是他自己。

  2014年2月,《百鸟朝凤》终于完成了最后的制作,仅仅一个月后,吴天明便因心梗离世,享年75岁。

  若要历数吴天明这一生的成就,有的人可能会说,他拍了几部颇有影响力的电影;有的人可能会说,他在西安电影制片厂(西影厂)做厂长时,慧眼识英雄,提拔了诸如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建新、何平这一波有见识有才能的导演。

  1974年,35岁的吴天明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和中央戏剧学院合办的表演导演系,圆了自己的电影梦。学成毕业后,吴天明被分配到西影厂,与人合拍了两部电影之后,开始独立拍电影。

  吴天明是出身于陕西黄土地的汉子,所以他的镜头从来离不开土地。在许多年轻电影人的眼中,他就是个“乡土导演”,可实际上,乡土的背后是他对现实的深刻关注与洞悉。

  《没有航标的河流》《人生》《老井》是吴天明的农村三部曲,开启了中国电影的“西部片”时代。他的电影,就像一把尖刀,直刺入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


  《没有航标的河流》中有一场裸游的戏,在当时引起轩然大波,这是中国银幕上第一次出现有男人裸泳的镜头。在那个年代,这样的镜头无疑是要招骂的,但吴天明不以为然:“谁没见过这玩意儿啊……裸泳的是个放排工,作为一个底层劳动者,在‘文革’的背景之下,裸泳是他郁闷变成宣泄的一种行为。”

  除了肆意地表达,他什么都不管。那是吴天明最好的时代。


  1983年,正在拍摄《人生》的吴天明被委任为西影厂厂长。那时候的西影厂,拷贝发行量全国倒数第一,在全国电影厂中籍籍无名。44岁的吴天明临危受命,天生一股陕西汉子耿劲儿的他,担了下来。

  这种耿劲儿也发挥到了他的待人处事当中。作为全国最年轻的电影厂厂长,他一心要改革,动了不少人的奶酪。那时家里的电话从没停过,打来求情的、谩骂的、威胁的、攀关系的……吴天明一概不理,按照自己的一套办事。

  西影厂流传着一个故事:一位老导演找到吴天明,当场给他跪下,求他给一个拍电影的机会,吴天明反身也给这位老导演跪下了,说:“我求求你把机会让给年轻人。”

  因为行事作风硬梆梆、一根筋,吴天明还得了个“铜豌豆”的绰号。


  吴天明启用了一大波30岁左右的年轻导演,把新鲜血液换入西影厂。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等第五代导演就是这个时期起来的。说他是第五代导演教父,一点儿也不为过。

  他是第五代导演口中的“头儿”,每每回忆起往事,这些今日风光无限的导演们都无比感激。

张艺谋

“在我的记忆中,‘头儿’的主政风格就是雷厉风行,淳朴而真诚。他是个干事业的人,更是个内行,特别爱护年轻的创作者,永远把创作者摆在第一位。可以说,‘头儿’是我电影之路上的伯乐,更是‘第五代’全体电影人的伯乐。‘头儿’在我眼里永远是那样朝气蓬勃,豁达并且快乐。他是永远燃烧的一团火,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他心中的电影梦想都从没熄灭过。”

  1984年,陈凯歌在陕北地区为处女作《黄土地》采景的过程中,用尽了仅有的一点儿资金。被逼无奈之际,他想起了吴天明,于是硬着头皮闯进了《人生》的片场。

陈凯歌

“天明导演也不认得我们,听我们说饿得不行,就赶快准备好了饭菜。聊着聊着,他得知我们拍《黄土地》缺钱,二话不说从摄制组拿了两千块钱给我们,还把组里的一辆吉普车调出来给我们用了一个多星期。”


吴天明与徐克、林青霞合影

  尽管也有经营的压力,吴天明还是支持艺术电影的发展。

  他把西影厂每年的拍摄计划分为三个类型,第一类拍观众爱看的商业片去赚钱,第二类拍政府需要的主旋律影片收回成本,第三类拍些“陈凯歌、田壮壮这样的赔钱货”去国际上拿奖。

  《百鸟朝凤》中有一句台词:“别盯着钱,盯唢呐。”便是不偏不倚的一句影射。


  对于吴天明这一代而言,一步一步接近电影殿堂真是太不容易了。小时候为了买电影票,吴天明曾经卖掉了新棉鞋,在寒冬腊月里冻得脚抽筋;后来想考西影厂演员训练班,被爷爷指着鼻子骂“戏子”……贫困、观念的束缚,注定了通向电影的路是荆棘满地的。

  所以当他终于可以扛起摄影机拍电影,他是很珍惜的。既然机会来之不易,那当然要拍自己想拍的东西,说自己想说的话。

  吴天明曾和同为第四代导演的郑洞天一起去看过一次电影,想看看到底是什么电影能够单日票房破亿。看完之后,两人相视无言。他看不懂了:“电影怎么能这样拍呢?”不知是自己被这个世界落下了,还是这个世界不对了。


  他也曾直言不讳地批评过张艺谋和陈凯歌的新作品。

  陈凯歌感慨道:“因为资本和市场的兴起,中国电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天明导演感到了极度的不适应,但他一个人却无力改变这种局面,所以颇有些‘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的感觉。”

  张艺谋说:“在电影被票房绑架的年代,我像很多导演一样进行了商业化的尝试。跟‘头儿’见面时,他很少谈及我最近十几年的作品,我很清楚他看不上这些商业片。”


吴天明与张艺谋、巩俐合影

  张艺谋曾说过,吴天明的晚年过得并不愉快,有种壮志未酬的感觉。

  1989年,吴天明赴美讲学,因一场在国外的采访,在美滞留5年。父女俩穷困潦倒,靠卖饺子挣钱。从叱咤影坛到沦落异国街头,吴天明心中有许多的不痛快。但与之相比,更让他无法承受的是,1994年回国后,时光荏苒,社会巨变,属于他的那个最好的时代已悄然过去了。

  而正是因为这种不甘心,才有了《百鸟朝凤》。

  郑洞天说:“我们这批人已经拍不动电影了,所以《百鸟朝凤》可能会成为第四代的封箱之作。”

  如今,这部封箱之作还是没有经受住市场的检验,但是这部片的存在,是不是多少传递了一种已然消磨殆尽的精神?


《百鸟朝凤》剧照

原标题:他是第五代导演教父,帮过陈凯歌、提拔过张艺谋,却救不了自己的电影……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