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农民也“众筹”,用“种地”脱贫

2016-04-26 14:34:42 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

“众筹”就是集众人之力来完成某件事情,这个词近年来越来越热。在江西鄱阳,对农民收入增长帮助最大的就是他们自发“众筹”起来的农民合作社。

p41 江西省副省长尹建业(右二)一行在鄱阳县乐丰镇红兴合作社考察。潘阳县委书记张祯祥(右一)陪同介绍情况。摄影 吴明星

  江西省副省长尹建业(右二)一行在鄱阳县乐丰镇红兴合作社考察。潘阳县委书记张祯祥(右一)陪同介绍情况。摄影 吴明星

  在传统印象里,种地往往意味着贫穷,若想致富,发展农业不如发展工业,发展工业不如发展商业。中国小康建设研究会的一份调研报告称,占全国粮食总产量近四分之三的我国800个产粮大县中,国家级贫困县超过百个,贫困人口达3600万。

  同样是种地,不少地方确实越种越穷,但在江西省160多万人口的农业大县鄱阳,“种地”却成了战胜贫穷的法宝。鄱阳县委书记张祯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通过发展农业是能够带动农民致富的。去年在鄱阳,粮食增产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占到了40%。”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众筹各类专业合作社超1000家

  “众筹”就是集众人之力来完成某件事情,这几年这个词越来越热。在鄱阳,对农民收入增长帮助最大的就是他们自发“众筹”起来的农民合作社。

  与以往一家一户种水稻,浇水、运苗、插秧各个流程都独自完成不一样,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社,几乎每一个程序都有专门人员用器械操作。如今,鄱阳农业已经实现了全程自动化、机械化,从机器耕作、插秧,到飞机打农药、防虫害,最后收割、烘干稻谷保存也都是机械化,已经几乎不需要人工了。农民合作社的业务也不止于当地乡镇,已经走出了江西省,比如,飞机打农药就到过安徽。

  农民合作社门槛很低,愿意出一份力的农民都能参与。鄱阳县乐丰红兴专业合作社农机托管中心的廉清洪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农民们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有技术的出技术,有装备的出装备,只要你能融入合作社,为合作社做某一方面的贡献,我们都吸收,都可以加入。”

  众筹后的合作社运营起来不会乱吗?对此廉清洪表示,合作社虽然是农民组织,但已经应用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有流程和规矩,物品出库有流程,机械维修和保养也有流程,就连油料的使用管理也在严格的监控之下。日常决策通过合作社的理事会决定。廉清洪还举了个例子:“如果我们看中了一台设备,我们就会开一个合作社的理事会,和有资金的农户讨论,到市场上去调查采购什么装备,通过之后马上去采购回来,然后让技术先进的农户去操作。”

  合作社还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现在,农民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和奖金,有很明确的奖惩制度。“插秧插得多、设备损耗低、油量使用少、没有出安全事故,就会比别人收入高。我们要走向市场竞争,不要让我们做事人吃亏。”廉清洪说。

  到目前为止,鄱阳县组建的农机、蔬菜、苗木、畜牧养殖、生态农业等专业合作社已突破1000家,通过引导农民“众筹”建立专业合作社,使农户经营由“散兵游勇”走向“集团作战”。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成为当地发展现代农业、扶贫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

  如今,合作社的农民人均耕地已接近6亩,正常年份每亩年纯收入能超过1000元,人均6亩的收入就是6000元。按照人均年收入3200元的贫困线,现在合作社的农民收入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

  江西是全国的粮仓,鄱阳又是江西的粮仓。鄱阳县委书记张祯祥说:“粮食安全是头等大事,农业若荒废了,粮食靠进口,会受制于人;农业是鄱阳的担当,鄱阳要坚决打破收入和粮产量倒挂的魔咒,发展农民合作社,用’种地‘实现脱贫,为国家粮食安全尽一份力。”

  对每个贫困户确定一名帮扶干部

  目前,条件稍好一点的地方基本都已脱贫,余下的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从鄱阳县乐丰镇书记杨杰那里了解到,通过精准施策,鄱阳县脱贫路上争取不落下一个贫困户。具体执行起来就是,产业扶持一批,就业安置一批,社会资助一批,政府兜底一批。

  对于有劳动能力的人,鄱阳当地进行产业帮扶。杨杰告诉记者:“那些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可以通过培养他们的农业技术,例如拖拉机技术、机器耕种技术等,然后推荐到合作社就业。”

  那些有智力障碍或体力不行、有田也耕不了的农民,鄱阳结合农业全程机械化来帮他们脱贫,并解决劳动问题。合作社在推广过程中,注重吸收贫困户和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加大了对他们的帮扶力度。

  杨杰还举了个例子,鄱阳有一家做鱼钩的工厂,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该工厂在招工时就会向贫困户,尤其是特困户多宣传, 这属于就业安置的扶贫方法。杨杰表示,劳动能力弱一些的家庭妇女,在做饭洗衣服之余可以干些零活贴补家用:做鱼钩,一位妇女一个月挣1000元没问题,时间富余、手脚比较灵活的,一个月甚至能赚2000元。

  社会资助也来为扶贫助阵。鄱阳当地一些企业家成立了商会,商会里的老板们也组织一些献爱心的活动,对一些特别困难的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的资助。杨杰自己也扶持了一个小女孩,她的父亲前几年被关进了监狱,母亲跑了音讯全无, 爷爷去年底也去世了,现在就剩奶奶带着小孙女。“像这样的家庭,我们不去帮一下,小孩肯定连书都读不了,现在她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企业家们也愿意资助一些上学困难的孩子。”杨杰说。

  以上环节都帮不了的贫困户,政府来兜底。杨杰说:“曾经有一个贫困户,夫妻俩都得了癌症,像这种情况产业扶持根本帮不了他们,这时就需要政府兜底,否则生活根本无法继续。”

  记者了解到,鄱阳还推行“单位包村、干部包户、社会包助、产业包扶、政府包底”的“五包”脱贫法,对全县每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都要确定一名帮扶干部。正县级包5户、副县级包4户、正科级包3户、副科级包2户、一般干部包1户。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有钱出钱、无钱出力,不脱贫不脱钩、一包到底。记者还了解到,鄱阳作为国家贫困县、全省贫困人口最多的县,在去年的脱贫工作考核中已进入全省先进县行列。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农民富不富直接关系到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张祯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鄱阳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让每一户都能脱贫。”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董显苹 ●上官丽娟|江西报道

原标题:【精准扶贫看典型】江西鄱阳:农民也“众筹”,用“种地”实现脱贫

责编:满晓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