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科研经费流失现象调查:成部分官员取款机

2016-02-25 08:27:09 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

根据相关制度规定,超过3个月以上的未结题项目应该被终止或撤销,收回资金,一到三年之内取消申报资格。

  “国家的科研经费竟这么容易被套取。”广西柳州市一民营企业的原技术负责人陈海强(化名)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感叹说,当他发现他的老板曹杨在过去的10余年时间里,以开发柔性印刷等技术为名,获得国家多项科技和技改资金达逾千万元之后“根本没有实施”,却没有任何人发现的时候,他非常诧异。

  曹杨是柳州市精柔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柳州市维特印刷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柳州市精工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也是这些项目的负责人。陈海强于2003年至2014年在曹杨的公司负责新产品开发。2014年,已辞职的陈海强开始向有关部门持续实名举报。

p29 CFP

  17个项目涉嫌造假;同一部门出具两份“阴阳”调查结果

  陈海强向多部门举报称,曹杨在过去的10余年时间里,以企业的名义向科技部、财政部、商务部、广西科技厅、广西工信委、柳州市科技局、柳州市工信委等部门“套取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项目共17个,获得各级政府部门下拨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无偿补助资金951万元。在以曹杨为项目负责人的这17个项目中,12个逾期长达2年至11年不等,一直没有验收。这12个逾期未验收项目共涉及已下拨无偿补助资金771万元。项目主管单位长期没有监管,无人追责。”

  陈海强的持续举报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

  柳州市商务委在给陈海强的回复中称,鉴于陈海强所举报的项目在规定时间内无法组织验收,决定取消对该项目的资助,已预拨的资助资金要如数退还国库。

  鉴于曹杨公司未在规定时间内提供项目验收或鉴定材料,柳州市科技局也做出决定,将曹杨公司获得的“彩箱柔性版印刷技术开发及应用”、“综合印刷机”等5个柳州市本级科技项目按照中止项目、收回科技资金的方式进行处理。该5个项目共获得项目资金260万元。

  “其他部门的未验收项目仍在调查中,这个过程相当漫长和艰难。”陈海强说。

  除12个未验收项目外,陈海强还举报了已通过验收的另外5个项目,这5个项目的研发内容皆为“数控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其中3个为广西科技厅的项目,2个为科技部的项目。据陈海强透露,从2004年起至2010年短短6年间,曹杨以数控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为题所申请的项目共有10个。

  “但所谓‘数控层叠式柔性版印刷机’是一个子虚乌有的项目产品。”陈海强向科技部及广西科技厅举报称,已通过验收的5个项目均以同一份伪造的检验报告申请验收结题,而实际并未进行任何的项目研发。“曹杨通过这份假的检验报告,使申请的5个项目全部通过验收。验收完了之后,又通过验收结果,申请了后面的项目。”

  2015年5月22日,广西科技厅向陈海强出具了一份答复意见书:认定广西科技厅的3个项目验收材料中的3份编号同为D06-WT0079的《检验报告》均系伪造,决定撤销2个项目的“通过验收”验收结论,宣布验收证书无效。同时答复书中还写道,要向科技部报告,另2个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数控交流伺服层叠式特种柔性版印刷机研发项目”、“数控层叠式特种柔性版印刷机研发项目”验收时存在的问题,由科技部处理。

  接到陈海强的举报,科技部去函请广西科技厅协助调查。之后,科技部又将广西科技厅的回函内容告知陈海强。

  陈海强说,蹊跷的是,2015年6月10日,广西科技厅给科技部的回函内容大相径庭。在该份回函中,广西科技厅调查认定“数控交流伺服层叠式特种柔性版印刷机研发项目”验收合格;“数控层叠式特种柔性版印刷机研发项目”存在检验报告《D06-WT0079》生产日期和检验日期不一致的问题。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广西科技厅出具了两份截然相反的调查结果。

  这令陈海强非常震惊,他决定到给他出具答复意见书的广西科技厅政策法规与监督处要一个说法。陈海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令他感到意外的是,政策法规与监督处对此并不知情,“他们也非常诧异怎么会出现两份不同的调查结果。”

  据一位接近广西科技厅的知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广西科技厅内部,有官员公开帮曹杨说话,“没利益怎么会帮他说话,多年的利益同盟关系使他们坚定地站在了一起。”这位知情人士说,对该造假事件的调查因此阻力重重。“调查组下去调查,曹杨一边给领导打电话,一边把调查组的人赶出门去,公然对抗调查。”

  而据曹杨原来的合伙人胡某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曹杨申请到的科研经费也并非完全进入了自己的口袋,“他与相关官员一般六四分成。”

  不过,这一说法没有得到相关方的证实。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联系曹杨进行采访,他否认了举报人对他骗取科研经费的指责。“目前事件正在调查中,我也在等待调查结果,在调查结果出来前,不发表任何看法。”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