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背后的资本游戏
2016-02-24 08:35:58 国际金融报有“星爷”(周星驰)的地方,就有票房保证;有票房保证的电影,就会得到消费者的追捧;有消费者追捧的电影,那么,就有资本来“分羹”。
“分羹”《美人鱼》
一旦达到26.5亿元,将创下华语影坛的票房新纪录。对此,光线传媒迫不及待地于2月15日发布公告,截至2月14日12时,该影片在中国大陆地区上映6.5天,票房成绩已超人民币16 亿元(最终结算数据可能略有误差),超过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营业收入的50%。
《国际金融报》记者查询到的财报显示,光线传媒去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营收分别是1.8亿元、4.14亿元和8.37亿元。如之前的分析所言,一部热卖电影,的确影响到了一家公司,且可能会给业绩带来利好。
但电影本身涵盖了从上游制作、中游发行到下游放映、销售端的票务买卖,乃至围绕电影展开的“IP(知识产权)”及其他衍生品等环节,早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那么,除了光线传媒,谁还将“分羹”《美人鱼》的票房?
对此,有报道称,从《美人鱼》出品方、联合出品方和发行方名单中可以看到,除了周星驰掌控的星辉海外有限公司和比高集团之外,阿里影业、新文化、奥飞动漫等多家上市公司也都参与其中。
其中,比高集团是周星驰控股的香港上市公司。与光线传媒一样,在上周一、上周二和上周三的3个交易日中,比高文化连续大涨,从资本市场的层面回应了外界的关注。
在《美人鱼》大卖的过程中,和和影业也吸引了业内的“眼球”。此前有报道称,和和影业、光线传媒和新三板公司龙腾影视成为《美人鱼》的保底发行方,总保底金额约为16亿元-18亿元。作为《美人鱼》联合出品方的和和影业,在这一保底行动中是主保底方,其他两家都是通过认购由和和影业牵头设立的基金产品,参与到保底中。
更值得注意的是,和和影业的背后是基金公司,擅长资本运作,由职业操盘手操刀,和和基金的法人颜秉伦本身就是私募出身。对此,中投顾问文化行业研究员蔡灵向《国际金融报》记者分析:“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开始投资影视行业,主要是由于当前影视行业发展如火如荼,具有较好成长性,在经济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是较佳的投资领域。”
蔡灵还认为,职业操盘手操刀影视业还是有一定优势的,“他们的分析更为理性,投资的风控能力较高,对市场环境也更为敏感”。
影视文化成耀眼明珠
如蔡灵所言,资本“分羹”《美人鱼》的背后,的确是行业处于上升期的体现之一。
“在国内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影视文化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业绩呈现持续高增长。”国海证券分析认为,“此外,影视文化行业亦符合未来经济转型、消费升级的方向,因此可以重点关注同时有业绩、成长性、催化剂支撑的影视传媒板块。”
中金公司研究员孟玮对媒体说,经济低迷的宏观背景下,传媒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板块具有相对基本面优势。他预计,2016年电影票房市场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票房火爆将贯穿全年。
清华大学影视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尹鸿表示,中国电影市场是全球影市最强劲的增长引擎和最大的增量空间,由消费带动供给,产业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随着二、三、四、五线城市的影院建设逐步完善,观众消费习惯逐渐形成,未来两到三年内,中国将超越北美,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尹鸿说。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