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增速6.9%之后,信心何来?

2016-01-29 08:27:31 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

现在提7%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相似的是1998年的“保8”。当年提8%的经济增长率,很大程度上是从保就业出发的。8%的目标更高,但当年强调的是经济增长质量不够高,因此需要更高的经济增长率。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其中,第一季度7%、第二季度7%、第三季度6.9%、第四季度6.8%,全年经济增速符合年初确定的在7%左右的目标。

  与世界经济平均增长率3%左右相比,6.9%当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可是,习惯了多年经济快速增长的国人,终归还是有点不太适应。于是,解释6.9%是怎么回事就显得很重要。特别是,一定的经济增速关乎国人对未来的预期与信心。

1454027451641133.jpg

  关键的是6.9%能不能够可持续

  任何发展中国家均需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速,否则,永远不可能跟上发达国家的步伐。这是发展中国家发展的内在诉求。现在提7%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相似的是1998年的“保8”。当年提8%的经济增长率,很大程度上是从保就业出发的。8%的目标更高,但当年强调的是经济增长质量不够高,因此需要更高的经济增长率。这些年,经济增长质量问题一直得到强调。经济增长规律也决定了较快的速度很难长期保持,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就是大势所趋。

  面对6.9%或7%左右的增速,我们不用过于担心。实际上,人们可能更担心的是6.9%是不是能够持续这个问题。中国要完成两个“百年目标”,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实现就要求接下来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6.5%以上。经济增长率能从两位数下降到一位数,能从8%到7%,就不能继续下滑吗?当然,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只要我们深入分析中国的现状,就会发现,保持7%左右的经济增长率是完全可能做到的。

  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资本已经不再像改革开放初期那么短缺,中国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劳动力受教育年限也在延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正不断得到加强,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这些,都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有利条件。

  在看到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中国存在的一些不利条件。资本虽然在输出,但一些重点领域的资本投入仍然不够。人口老龄化,特别是“未富先老”,让社会保障压力加大,而且劳动力短缺问题在未来可能变得特别严重。人口绝对数多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已经消耗得差不多。所谓的质量上的“人口红利”与通常所说的“人口红利”是两码事,那更多反映的是技术进步在人力资本上的体现。与其扩大“人口红利”的内涵,还不如将更加重视研发与技术推广的必要性凸显。普通商品市场基本上已经统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但是,资本价格、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等的市场化形成机制还未真正做到。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展很快,但金融体系管制仍然较多的条件下,所谓的市场利率距离真正的市场利率可能还有不小的距离,因为金融市场主体自身就不是健全的市场主体。土地市场的行政干预仍然很多,各地土地市场实际上是分割的,在某种程度上土地供应都带有一定的垄断。地方政府独家供应土地,市场交易形式都具备,但这样的市场还不能称是规范的市场。

  只要能克服不利条件,经济继续保持7%甚至更高的增速都是可能的。重点领域资本投入的不足,还要市场机制来加以引导,让更多的资本愿意投入其中。资本逐利的本性决定了重点领域也必须能够有相应的利润作为保障,否则资本是不会进入的。人口形势最堪担忧,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已经到位,但人口格局已很难改变。劳动力低成本优势一去不复返。中国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的潜力仍然在,但潜力要转化为实际增长也不容易。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