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速仍是世界经济的"高富帅"
2016-01-28 08:02:54 人民日报放眼世界,增速超过6%的经济体只有中国和印度。尽管两国人口相当,但印度经济总量只有中国的1/5左右。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能保持这样的中高速增长非常不容易。
新年伊始,中国经济交出了一份闪亮的年报。
一个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的中国经济,正以崭新的姿态出现在世界面前,满满都是正能量。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政府网 制图:蔡华伟
中国经济增速仍是世界经济的“高富帅”
在这个寒冷的冬天,一个重磅经济数据的出炉引发全球热议: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9%,近25年来首次回落到7%以下。对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海外舆论看法不一,理解者有之,“唱空”者也有之。资本大鳄索罗斯近日就放言,中国经济将硬着陆。
其实,6.9%的速度虽比以往略低了些,但放在全球坐标上看,中国经济还是一个标准的“高富帅”。
“高”——中国经济6.9%的增速在世界上一枝独秀。
对比发达经济体,美国经济增长是最好的,2015年的增速也不超过3%;欧洲、日本的经济增速则徘徊在1%左右。再看新兴经济体,巴西、俄罗斯出现负增长,南非经济增速只有2%左右。
“放眼世界,增速超过6%的经济体只有中国和印度。尽管两国人口相当,但印度经济总量只有中国的1/5左右。从这个角度看,中国能保持这样的中高速增长非常不容易。”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说。
“富”——中国经济去年的增量十分可观。
经初步核算,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经济总量是25年前的10倍多;去年的GDP增量约为6300亿美元,相当于1985年中国全年的GDP,或全球排名20位左右的一个国家全年GDP总量。在日前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论坛创始人施瓦布就表示,“中国6.9%的GDP增量相当于瑞士全年的GDP。”
“帅”——中国经济的“含金量”明显提高。
经济结构更优化。第三产业比重已达50.5%,比第二产业高10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达60%以上,需求结构持续改善;恩格尔系数从2014年的31%进一步下降到2015年的30.6%,居民消费结构也在升级。
城乡区域更协调。分区域,2015年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增长高3个百分点,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增长快于东部;看城乡,农村居民收入实际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高0.9个百分点,城乡差距在缩小。
科技创新更给力。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速比规模以上工业高4.1个百分点;全社会研发支出比2010年大约增长了一倍,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0年的50.9%提升到2015年的55.1%,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
民生事业更温暖。2015年,我国就业目标提前一个季度完成,调查失业率仅5.1%左右;粮食增收,物价温和,全年CPI上涨仅1.4%;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的覆盖率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居民银行储蓄增长8.5%,跑赢GDP。
中国经济仍是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压舱石”
去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低。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带动和稳定作用更加凸显。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动力源”。
境外消费猛。去年,我国出国旅游人数达1.2亿人次,仅银联卡海外消费就超过1.1万亿元,同比增长30%。中国消费者海外“扫货”劲头十足,对全球消费的拉动作用明显。
对外投资增。2015年,我国境内投资者累计实现对外投资7350.8亿元,同比增长14.7%。特别是在交通运输、电力、通讯等优势产业,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约116.6亿美元,同比增长80.2%。
出口结构优。去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8.15万亿元,增长1.2%,占出口总值的57.7%,较上年提升1.7个百分点,而纺织品、服装、箱包、鞋类、玩具、家具、塑料制品等7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总值2.93万亿元,下降1.7%。更多国家分享到中高端的“中国制造”。
保守估计,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在25%以上,而根据海外一些投资机构的分析,2015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1%,其中中国贡献了1.3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40%。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压舱石”。
尽管国际大宗商品市场持续低迷,但中国不少大宗商品的进口量依然增长。2015年,我国进口铁矿砂9.53亿吨,增长2.2%;原油3.34亿吨,增长8.8%;大豆进口更是同比增长逾44%。知名机构美银美林在近期的报告中指出,仅凭中国经济,不可能让全球陷入衰退,而且中国也并非推动油价下跌的因素,因为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并未出现大幅下降。
更重要的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提出和实施、亚投行的成立等,还为世界经济拓展增长“新空间”,提供投资“新平台”。
在东北亚,中韩决定推进四项发展战略对接,中蒙商定对接“丝绸之路”与“草原之路”,中俄蒙就建设三国经济走廊达成共识。
在东南亚,中越加紧磋商“一带一路”和“两廊一圈”合作,中新探讨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拓第三方市场,中老、中泰铁路以及中印尼雅万高铁陆续开工,泛亚铁路网建设迈开步伐。
在南亚,中印加强“一带一路”建设领域交流合作,中巴经济走廊项目陆续开工,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四方联合工作组工作初见成效。
在欧洲,中英探讨“一带一路”与英国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计划和“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对接。中德建立“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工业4.0”对接协调机制。中国同中东欧7个国家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在南美,中国面向拉美设立300亿美元产能合作专项资金和200亿美元的中国—巴西双边产能合作基金。
在非洲,中国设立首批100亿美元中非产能合作基金,同非盟签署“三网一化”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开展对接,一批产业园区、跨境经济合作园区、临港工业园正加速建设。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正抢抓“一带一路”等带来的新机遇,分享中国对外开放的新红利。商务部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占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12.6%。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