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了俄罗斯,就读懂了普京

2016-01-20 08:37:31 《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如果更深地了解俄罗斯民族的历史,你会发现普京的强势背后,有一条扎得很深的根系,与俄罗斯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融贯在一起。

  一年,对有些人而言仅仅是四季交替,时间如指缝流沙悄然度过;但另一些人则会留下许多故事,在时间消逝之后,这些故事仍然定格在时空中,化为历史的一页。普京便是后者。你赞赏他也好,贬损他也罢,他都这样存在着,以自己的方式给四季增添了独特的色彩。

10_1_768 (6)

  2015年3月16日,普京在圣彼得堡外的康斯坦丁宫会见吉尔吉斯斯坦总统。

  斑斓中的亮光

  普京这一年干得很不容易。

  2014年收回克里米亚的“后果”,在2015年进一步显现:西方的联合制裁丝毫没有手软,俄罗斯的经济状况就像冬季的俄罗斯大地,冰天雪地,黑夜漫漫。普京宣布取消政府部门官员的10天休假,让灯火通明的各级政府大楼点缀在大小城市的新年霓虹之间。紧接着拿出各种方案,核心就是改善民生:实现退休金指数化,继续提高医疗和教育水平,缓解就业压力,增加退休人员和多子女家庭等易受通胀影响的社会群体的补助。在经济制裁中挣扎的俄罗斯民众,从这个“暖心”的方案中看到了希望,就像在寒夜的荒原上,人们都愿意相信,任何发出亮光的地方,一定是一堆篝火在燃烧。

  在经济低迷,外部环境恶化的这一年,普京亟须提升士气,聚拢民心。选择如何突破,既急迫,又需要讲究策略。普京选中了最乱最危险的地方——叙利亚。9月30日,俄罗斯军队空袭叙利亚境内的“伊斯兰国”各项设施,再现了普京的行事风格:突然、迅速、狠招制敌。这样的突破可谓“一石三鸟”:防范极端势力威胁俄安全;探索与欧美缓和关系、摆脱制裁的途径;加固俄在中东的地位。

  可见,军队仍然是普京挥动自如的利剑。“俄罗斯海军在叙利亚显示了高度的战备水平”:不仅能在地中海组建庞大的舰艇编队,还能出人意料地运用成本低廉的小型近海战舰,从1500公里以外对地面目标进行有效的导弹打击。普京用军事利剑赢得了一个空间——在制裁与被制裁的僵持之中,出现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普京的这一手笔,不仅色彩奇幻,带来的效果也蕴意深长。

  在俄土争端中,俄罗斯是被人从背后捅了一刀的“受害者”。普京很快捅回了一刀:将土耳其与“伊斯兰国”秘密进行石油交易的视频发到互联网上,并指责土总统埃尔多安就是幕后指使,狠狠敲打了这位北约“小弟”的“敌对行为”。他还“用实力说话”,把S—400导弹部署到叙利亚,加强了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和对相关地区的控制,公开表示,土耳其“认为我们会逃离那里,但这不会发生,我们不是那种国家。我们增强了在叙利亚的存在,增强了空中军事力量。先前在那里没有俄罗斯防空系统,但现在有了S—400。如果说土耳其先前会飞到那里,不断侵犯叙利亚领空,那让它现在再飞飞看。”

  个性与时势

  可以说,有了普京,俄罗斯就有了个性。这种个性部分源自普京的人生经历,部分则是由时势锻造的。

  1975年,普京从列宁格勒大学法律系毕业,拥有经济学博士学位的他,很快加入了克格勃,并在列宁格勒区工作。当年,普京在一帮同龄人之中被经验丰富、眼光犀利的克格勃军官选中,就说明他拥有担当重任的潜质。1983年,普京进入莫斯科的克格勃学校学习,随后赴东德执行间谍任务,这段经历进一步强化了他目标坚定、临危不乱、死里求生、坚韧果敢的个人素质。克格勃的印记,在他当上总统之后常有体现,比如驾战机升空,骑马驰骋,比如亮几手柔道黑带的功夫,比如走路只摆左臂而右臂几乎不动的“枪手步态”。

  但命运真正对普京的磨练当属他成为俄罗斯最高领导人之后。那段艰难的时日对铸就今天的普京意义非凡。1999年,刚刚被叶利钦总统提名出任总理的普京并未引起外界的关注,媒体报道中大多形容其“默默无闻”。4个月后他出任代总统,3个月后正式当选总统。当时,前任叶利钦给他留下的俄罗斯,虽然说不上千疮百孔,百废待兴,但也绝不是一个繁荣昌盛、安居乐业的国度。转轨的阵痛远没有过去,车臣地区的分裂恐怖势力兴风作浪,掌控着国家经济命脉的寡头甚至当面“教育”普京:“你现在还不是真正的总统,你说了还不算。”普京回答:“那就走着瞧。”没过多久,寡头们发现,这个小个子总统不好惹;没过多久,世界也发现,这位新总统爆发出来的能量和行事风格,与病恹恹的叶利钦形成了鲜明对比。人们比喻,他是注入俄罗斯的一针为时未晚的强心剂。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