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现身两伊战争中的“蚕”式导弹
实用的“蚕”式导弹
两伊战争期间,中国出售给伊朗一批固定部署的“蚕”式导弹。这种导弹性能落后(50-60年代的苏联技术延伸),体积庞大,部署麻烦,属于防御型武器,但是对于伊朗而言却非常实用,部署了这种导弹之后,伊朗便可以封锁霍尔姆斯海峡,战争期间频频袭击航行的各国油轮。当时世界各地的报纸电视上整天充斥着伊朗用“蚕”式导弹袭击油轮的报道,各国油轮都被袭击,很多国家都派军舰去海湾护航。直到今天,这种“蚕”式导弹还能发挥重要作用。伊拉克倒是没有看中这种不太先进的“蚕”式导弹,他们有先进的飞鱼导弹和飞毛腿导弹,自然瞧不起中国的落后“破烂”。
军工企业发了财
对于交战双方中国比较公平,基本上一碗水端平。伊拉克有的,伊朗也都有。不过每种武器的数量就不同了,毕竟各自的需求和财力不同。伊朗方面购买了不少63式装甲车和63式107MM火箭炮;伊拉克方面不仅购买了中国的坦克和飞机,也购买了火炮、冲锋枪等武器。被称为中国AK的56式冲锋枪,由于性能可靠、价格便宜而受到双方欢迎。
两伊战争打了八年,中国也卖了八年的军火给这两个互相厮杀的“难兄难弟”。当时,中国生产武器和弹药的企业都发了大财。617厂厂史记载,80年代短短几年间,617厂靠出口外贸坦克就创汇10多亿美元。在当时看,这可是一笔可观的收入。从现在的资料文章看,80年代,中国出口的武器十有八九是要卖给伊朗和伊拉克的。当时各个工厂纷纷通过各种渠道进口苏联的武器,然后仿制出来,等着两伊来订货。
80年代是中国武器出口的黄金时代,海湾战争结束后,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统计,中国的武器出口额连年下降,最近几年连印度、韩国等都超越了中国的武器出口量,而中国成为了武器净进口国。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还是中国武器在战争中的表现。海湾战争后,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武器出口国,各国都想购买美国的武器,就是因为美国武器在战场上的表现。而中国以及苏式的武器出口受挫,不单单是国际政治气候变化,还与大量装备中国和俄国武器的伊拉克军队惨败有很大的关系。
责编:海闻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