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2015,国际金融八大“瞬间”

2015-12-31 08:13:39 国际金融报
分享:

中国股市在2015年一路高歌猛进,上证综指上半年涨幅60%,创业板更是疯狂飙升了174%。

  瞬间七:中国央行“双降”

  追问:对经济以及利率化改革帮助多大  

  2015年10月23日,央行宣布自10月24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

  这次行动,是自2014年11月以来第6次降息第5次降准。在这之前,5月、6月、8月均有行动。

  对于“双降”,央行官方解释称,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长仍存在一定的下行压力,需要继续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预调微调”。

  连续降准降息的背后,是国内经济面临新常态。中国GDP增速从长达十数年连续两位数逐渐进入7左右的新常态。在此情况下,刺激投资和消费,改变公众预期成为首要任务,企业负债率过高造成的资金链紧张也是央行货币政策需要转向的主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10月24日,央行宣布在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的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央行放开存款利率上浮限制,对于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存贷款利率运行市场化的基本实现,而这也是整个利率市场化的关键内容。

  然而,利率上浮限制的放开并不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彻底完成。一方面,在利率市场管制取消后,未来金融市场还会有波动,将对银行经营产生压力,尤其是对中小银行挑战更大,银行业退出机制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另一方面,基准利率还应实现从央行主导到银行间市场自主定价的转变。未来实现基准利率市场化将是逐渐推进的,市场化利率体系的构建需要一个过程。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也指出,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还不是改革的全部。下一步,要让金融市场和机构更多地使用市场利率作为产品定价的基础,逐步弱化对央行基准存贷款利率的依赖;同时,要通过一系列改革来疏通利率传导机制。

  瞬间八:A股“过山车”

  追问:对中国金融改革有多大推动作用

  2015年,最扣人心弦的瞬间非中国A股起落莫属。

  中国股市在2015年一路高歌猛进,上证综指上半年涨幅60%,创业板更是疯狂飙升了174%。

  然而,6月15日,上证综指在达到5178.19点的高位后急速下挫,短短两个月,8月26日跌至最低点2850.70,最大跌幅达到45%,创业板最大跌幅56%。期间出现14次千股跌停的局面,是A股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行情。

  为应对接连不断的股灾,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稳定市场的政策措施,除降准降息外,暂缓IPO、汇金购买ETF、央行为证金公司提供充足流动性支持、组织证券公司资金购买权重股、打击做空者等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股市是经济的发动机之一。

  从目前看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仍未缓解,金融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最终目标是通过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健全能够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但是,金融改革的过程不会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正如李克强总理10月22日在会见美国前财长保尔森时所说:“没有开放就难有金融改革,没有改革,中国的金融企业也很难有竞争力。我可以向你肯定,金融改革步伐不会停。”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