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俄土恩怨300年

2015-12-24 08:27:55 《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收回克里米亚,重建自黑海沿岸直通世界各大洋、大洲的海上强国之路,这是苏联和俄罗斯领导人不变的目标。

  多国参与克里米亚拉锯战

  18世纪早期到19世纪中期,俄土之间为争夺克里米亚半岛进行了一系列拉锯战。

  1736年,俄国向土耳其宣战,攻占亚速夫,打进克里米亚。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29—1796)执政后,俄土关系恶化,争夺集中在克里米亚西部和西南部沿岸。1768年,土耳其对俄宣战,这是她执政后的第一场俄土大战。1770年,俄国消灭了土耳其舰队,以“拯救希腊和爱琴海群岛的东正教居民”为名登陆。1774年,俄国与土耳其又打了一仗,俄国取得了其商船通航于黑海和海峡地区的权利,但俄国军舰不能通过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

14_1_768 (3)

  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的国策是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帝国。她的宠臣波将金建议,以保护克里米亚俄罗斯族人的利益为由兼并这个半岛,并亲自率军打进克里米亚,鼓动那里的俄罗斯族人自愿申请并入俄罗斯帝国。1783年,克里米亚被并入俄国。由此,俄土黑海之争进入更激烈的阶段。1787年至1791年,爆发第二场大规模的俄土战争,结果是土耳其正式承认克里米亚归俄国。

  在这以后,克里米亚和黑海问题始终是俄国在世界政治舞台上的重要砝码。欧洲各国或亲俄反土,或亲土反俄。在这一进程中,土耳其实力逐渐衰微,俄国实力逐渐增强。但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1823—1861)执政时,土耳其打了个翻身仗。

  迈吉德一世1839年登基。当时,帝国内部民族主义运动风起云涌,欧洲列强看到它走到衰落边缘,打算重划势力范围。沙皇尼古拉一世(1796—1855)想借机占领巴尔干半岛,取得对地中海出海口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权。

14_1_768 (4)

  迈吉德一世

  1853年7月,俄国出兵8万,占领了土耳其属地摩尔多瓦和瓦拉几亚。当年10月,土耳其向俄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打响。起初,土耳其军队节节胜利,但当年11月发生的锡诺普海战中,海军遭到惨败,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直接暴露在俄国军队的威胁下。

  迈吉德一世曾接受欧式教育,能讲流利法语,并与英法等国结盟。英法为了避免俄国控制博斯普鲁斯海峡,在1854年底对俄宣战。在联军的阻击下,俄国战败,再次退出了克里米亚半岛。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1818—1881)在位期间,俄国重新夺回了黑海霸权,并以“为解放巴尔干的基督徒而战”的名义,占领并控制了这一地区。此时,土耳其在黑海的雄风不再,俄国成了欧洲霸主。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