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战争漩涡中的土耳其:被瓜分后的新生

2015-11-26 09:14:14 国家人文历史
分享:

在奥斯曼帝国的鼎盛时期,从倔强的巴尔干山民到好斗的柏柏尔人都臣服在它脚下,以“上帝在大地上的影子”自命的苏丹们以其压倒性的声势威慑着欧洲的每一个角落。

  奥斯曼帝国沦为德国的附庸

  奥斯曼帝国参战后,俄国通向地中海的出口被堵死,其出口谷物和进口武器的通道被掐断,进口降低98%,出口降低了95%。到1914年年底,英国人惊呼“用不了多久,我们拥有不竭兵源和粮食资源的盟友(俄国),很可能在德国下一次打击下完全崩溃,或者被迫单独媾和”,意识到失策的丘吉尔在1915年2月推动发起了加里波利战役,目的是控制土耳其海峡,但这场持续10个月的冒险以失败告终,协约国军队付出伤亡25万人的代价却一无所得。此役过后,丘吉尔黯然下台。

  但是加里波利战役的光荣胜利,无法挽回奥斯曼帝国军队在整个战争中的颓势。连德国都希望避免两线作战,而奥斯曼军队却在参战伊始就陷入了多线作战的泥沼。在美索不达米亚,英军早在1914年11月22日攻占了奥斯曼守备空虚的巴士拉。掌控帝国的青年土耳其党“三巨头”之一的陆军大臣恩维尔帕夏1914年末亲率九万大军进攻俄国,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损兵七万有余,其中三万人是在高加索群山中被冻死的。

  自负的恩维尔把失败归咎于国内信奉基督教的亚美尼亚人“通敌”。为了报复,“三巨头”下令展开令人发指的大屠杀,受害者可能达到100万人——这是肆虐20世纪的“种族灭绝”暴行的滥觞——甚至在帝国军队服役的亚美尼亚人也先被解除武装,然后集体处决。1921年,大屠杀幸存者特利里·扬在柏林刺杀了 “三巨头”之一的塔拉特(时任帝国大维齐),当地法院在他供认不讳的情况下依然宣判其无罪,足见公理自在人心。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土耳其官方一口咬定没有“亚美尼亚大屠杀”、甚至在刑法里规定承认大屠杀是犯罪!直到2014年,土耳其总理埃尔多安仍然只轻描淡写地表示这个“悲剧事件”是“我们共同的伤痛”。

6402.jpg

  劳伦斯组织阿拉伯人掀起反抗土耳其的大起义,他非常老练地和阿拉伯人交流并让他们相信,英国人是他们的朋友。“阿拉伯的劳伦斯”(左)和美国人罗威尔·托马斯(右)

  对平民的杀戮于战局无补。1915年2月,另一位“巨头”海军大臣杰马尔帕夏指挥军队从巴勒斯坦进攻埃及,临行前他扬言“回来时将从亚历山大经海道而返”,结果强渡苏伊士运河却以惨败而告终。第二年,英国军官劳伦斯(“阿拉伯的劳伦斯”)组织阿拉伯人掀起反抗土耳其的大起义,帝国阿拉伯属地的局势很快就糜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伴随着战场失利的是奥斯曼帝国在“同盟国”阵营内地位的日益沦落。1916年,德国驻土军事使团的高级军官已达200人,他们被分配至各军中任军长或参谋长,帝国总参谋部无权调动他们。另外德国统帅部甚至调派12万土耳其士兵去德奥战线充当炮灰。不唯军事,方方面面都受到德国人的干涉,甚至苏丹和伊斯兰教大法官的教谕也受到德国军官的检查,土耳其政府及军事部门,一律换用德军担任守卫。奥斯曼帝国已经沦为德国的附庸。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