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二世的女王范儿
2015-11-20 08:15:03 环球人物杂志纵观女王与12位首相的相处之道,不难发现,她颇得英国政治传统的精髓。自君主立宪制确立以来,英王一直秉承游离于政治的原则,同时通过很隐晦的方式保持影响力。
“纵观女王与12位首相的相处之道,不难发现,她颇得英国政治传统的精髓。自君主立宪制确立以来,英王一直秉承游离于政治的原则,同时通过很隐晦的方式保持影响力。这与英国曾长期在外交上实行的光荣孤立政策本质上有些相似:远离纷争,但能把握住微妙的平衡,在若即若离中,保证自身的话语权。”张炜说。
英联邦中的妥协
“女王受到欢迎,因为她和蔼,不干涉政治,在许多人看来,她从来不是一个政治家。”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帕特丽夏这样评价伊丽莎白二世。但她的名号——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领土和属地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捍卫者——决定,她必须为英联邦和英国的稳定发挥作用。
二战之后,伊丽莎白二世认识到,昔日的帝国已经难以维持,必须推动帝国向联邦转变。女王推崇的转变方式也有浓厚的英国现实主义传统:温和的变革与适当的妥协。自1688年“光荣革命”开始,英国人就习惯用改良的方式推动社会变革。当女王面对殖民地上此起彼伏的独立诉求时,她没有像法国对待越南、阿尔及利亚那样出兵镇压,而是在对方保证留在英联邦后,采取了宽容的态度。“女王是个现实主义者,她知道独立运动是大势所趋。与其武力镇压,不如各退一步,保住英国与这些国家的传统联系。”张炜说。
尽管女王竭力维护,英联邦在发展中还是遇到了危机。1957年,恩格鲁玛宣布加纳独立,但仍留在英联邦内。这是女王可以接受的结果。1961年,在苏联的游说下,恩格鲁玛考虑退出英联邦。原本女王一年前就准备访问加纳,但因为怀孕生产没能成行,恩格鲁玛非常不快。事情到了这一步,女王再次准备访问加纳,却受到大臣的劝阻:“加纳局势动荡,陛下要慎重。”女王很生气。在她看来,如果自己再不去,让赫鲁晓夫抢先去了,加纳很可能倒向苏联。在她启程前几天,加纳首都阿克拉发生了爆炸案。但女王淡然处之,一切活动照旧,还和恩格鲁玛一起跳了舞,访问大获成功。时任英国首相的麦克米伦趁机向美国总统肯尼迪建议:“我们的女王已经出来冒险了,你们该拿钱出来冒险了。”其后,美国对加纳大规模投资,加纳留在了英联邦。
上世纪70年代,英国原殖民地罗德西亚出现了白人政权和黑人武装的大规模冲突,1979年举行的英联邦会议打算解决该问题。撒切尔夫人不想促成罗德西亚问题的解决,劝女王不要出席会议。女王拒绝了。她不但出席了会议,还通过举办晚宴等形式,为解决问题创造了宽松的氛围。最终,罗德西亚于1980年举行了大选,穆加贝当选总统,成立了津巴布韦共和国,并加入了英联邦。
女王致力于维系的英联邦是一个松散的“大家庭”,她也从不指望借英联邦实现对其他国家的控制。曾任英联邦副秘书长的斯里尼瓦桑说:“英联邦没有宪法,没有章程,也没有程序规则。然而,这恰是它的幸存之道。”这条生存之道也具有浓厚的英式气息——英国同样没有成文的宪法。
在英国国内,女王两次出面,参与化解苏格兰独立危机。近千年来,英格兰与苏格兰恩怨不断,合并后的几百年间,苏格兰独立的意愿始终未曾间断。好莱坞电影《勇敢的心》里,男主角苏格兰起义领袖华莱士临死前那一句“Freedom(自由)”,便是这段恩怨的经典体现。20世纪中后期,随着爱尔兰的独立,苏格兰的离心倾向更盛。而女王则尽力用软性手段维系着苏格兰对王室的感情。在过去,最好的办法就是王室联姻,但现在这一套行不通了。女王就另辟蹊径。每年夏天,她总是带着家人到苏格兰的城堡避暑;还把后代送到苏格兰接受大学教育,威廉王子就毕业于苏格兰圣安德鲁斯大学。“国王是由苏格兰培养的”,这会是若干年后阻止苏格兰独立时一张不错的感情牌。在她的用心维系下,苏格兰人对英国政府十分不满,但对王室充满敬意。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