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别老盯着K线,来看看A股国际化机会

2015-11-19 08:44:03 国际金融报
分享:

承接前一周的走势,A股在上周前半段连续上攻,站稳3600点,后半周虽呈现微幅盘整,但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横盘整理更有利于后续的行情。

  “中国取消资本跨境流通的所有限制,可能会带来基础性的转变,也会孕育一定风险,比如投资自由化和人民币的弹性汇率。如果这些变化发生的话,中国市场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大,人民币会真正成为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美国时间11月12日股市收盘后(北京时间11月13日凌晨),美国明晟公司宣布MSCI指数首次将14家中概股纳入,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和百度。这则消息在A股略显平淡的行情中,可以说是平地一声雷。

柏可林 摄

  承接前一周的走势,A股在上周前半段连续上攻,站稳3600点,后半周虽呈现微幅盘整,但在很多专业人士看来,横盘整理更有利于后续的行情。

  在成功站稳3500点和3600点的整数关口之后,不断攀升的成交额显示市场情绪明显回暖,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中国资本市场改观的不止国内投资者,国际市场的关注度也重新提升。中国资本市场一些国际化的动态备受关注。

  11月17日,沪港通推行满周岁,这不仅是总结过去的时间,也是一个展望未来的契机。深港通、沪伦通、中概股纳入MSCI,乃至最近刚刚成立的中欧国际交易所更多地合作,以及首次造访中国的俄罗斯莫斯科交易所高管,为未来与俄罗斯资本市场合作打开了想象空间,一切似乎越来越“国际化”。

  周岁的“沪港通”

  作为沪港通的主要推动者之一,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迫不及待在沪港通周岁之际发表了署名文章。“在两地业界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沪港通在过去一年中运作平稳、交易结算机制不断完善。”一句话流露出了欣慰之意。

  从制度设计之初,沪港通就被寄予厚望,引入更多的海外资金、人民币国际化……然而,这一年却遭遇了中国经济下行、年中暴跌等各种压力。即便如此,在李小加眼中,沪港通的表现已经很不错了。在沪港通的顺利运行下,今年前三季度港交所通过沪港通获得了1.65亿港元的收入。

  不过,关于额度的问题市场依然存有争议。

  李小加在署名文章中披露,截至10月底,沪股通额度共使用约1420亿元人民币,占总额度的47%,成交总金额约为14750亿元人民币,最高单日成交额为234亿元人民币(今年7月6日);港股通额度共使用约890亿元人民币,占总额度的36%,成交总金额约为7210亿港元,最高单日成交额为261亿港元(今年4月9日)。

  资料显示,沪股通每天额度上限130亿元人民币,总额度上限300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额度上限105亿元人民币,总额度上限2500亿元人民币。除开通第一天之外,沪港通额度再未出现过用完的情况。

  11月11日最新的沪股通和港股通余额分别是1776.98亿元和1589.00亿元,累计额度占用比例分别是59.23%和63.56%。与最初设计的全年沪股通3000亿元人民币、港股通2500亿元人民币的总额度相比,显然这样的使用量并未达到预期。

  投资者倾向于将额度的使用情况与市场热度挂钩。因此,当下的额度使用比例显示沪港通不够热。不热的原因市场存在很大的争议。一方倾向于寻找外部因素,认为年中A股和港股遭受暴跌影响,内地股市和国际股市的动荡,造成了这样的格局。另一方则倾向于内部因素,希望资产多元化的内地投资者,在沪港通之前就已经配置海外资产,因此,沪港通的吸引力并不足。此外,从投资风格来看,内地散户偏爱炒新股、低价股、小盘股。沪港通的标的却不涵盖这些标准。

  对此,李小加表示,沪港通是一座天天开放的大桥,而不是一场音乐会,无法用一周或者一个月的上座率来衡量它的成败。相反,它的价值可能需要两三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得到验证。

  上海证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师胡月晓在其研究报告中也指出,沪港通并不是一个资本项目开放的选择,而是一个人民币国际化大目标下,中国为实现这一国际化战略目标的手段和安排,主要是为了促进人民币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壮大。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