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旗下最卖命的三支伪军
2015-11-03 09:37:42 《国家人文历史》一般而言,伪军中多属投机倒把、浑水摸鱼的“骑墙派”,不仅战斗力低下,而且也是军统或中共地下党重点策反的对象。不过有三支部队却是伪军中的例外,他们虽背景不同,驻地各异,但都在主观或客观上为日军效力颇多,可以说是为侵略者最卖命的三支汉奸部队。
“铁石部队”日军军官实际指挥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就开始实施占领东北的侵略计划,并于1932年扶植伪满洲国。伪满虽属傀儡政权,却也在名义上拥有自己的军队,只是“伪满军在日军的严密控制下,与国共之疏离关系,这与关内伪军和国府或中共频繁的互动根本不同”。成军于战争末期的“铁石部队”就是其中的代表。
“铁石部队”的建立与日军在战场上日渐恶劣的形势有很大关联。1944年末,日军在太平洋、缅甸、滇西等战场均节节败退,损兵折将,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下村定与关东军司令官山田乙三签订了“满华国境地带治安肃正协定”,其中即有借助伪满部队来维持冀东地区治安,以便抽调出更多的日军投入战场的指示。关东军根据协定命令伪满洲国抽调其“精锐”部队进驻河北冀东地区,部队命名为“铁石部队”。这支部队虽在名义上属于伪满政权,但实际上是一支由日本人、中国人、朝鲜人组成的混成部队。日本华北方面军拥有实际控制权,部队中所有军官里,日本籍的军官占1/4。而士兵来源则是原伪满洲国的部队,基本上是中国人与少量朝鲜人。
“铁石部队”以伪满军为底子,其中“铁血部队”为骑兵部队。图为伪满洲骑兵队
“铁石部队”之名是根据伪满的军训“铁石纪律”与“铁石训练”而来,该军的下属部队也都以“铁”字开头,例如“铁心”部队(步兵旅级部队)、“铁血”部队(骑兵旅级部队)、“铁虎”部队(战车营级部队)、“铁轮”部队(辎重营级部队)、“铁波”部队(通信营级部队)等。“铁石部队”与其他部队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设立司令部,而是由伪满军事部在前线的幕僚机构联络部代行其职。部队的主力为“铁心”与“铁血”。“铁心部队”的部队长为日军少将粟野重义,下辖第26团、第37团及一个骑兵支队,总人数约8500人;“铁血部队”的部队长由日军少将岩田讯担任,其麾下有第47团、第49团两个骑兵团与一个朝鲜步兵支队,总人数约2500人,由于以骑兵为主,军中还有大量蒙古族人。
20世纪30年代末,在满蒙边境巡逻的伪满军骑兵队
“铁石部队”进驻冀东后,主要用于防范冀东一带的抗日武装,期间与国共两党的抗日部队都发生过小规模战斗,但始终未取得显著战果。之所以将其列入最为日军卖命的伪军之一,主要是这支部队在战争期间对日军的“忠诚度”相当高。从大环境上来看,到了抗战后期,已有大量伪军感到风向不对,开始向国民政府或中共的抗日武装频频示好,积极争取反正投诚的机会,而“铁石部队”直到战争结束前都没有出现这类情况,这在伪军中很少见。当然,从组织结构上看,“铁石部队”是一支由日本军官实际指挥的伪军,仅凭此点就注定其统领不可能像其他伪军部队那样与抗日政府暗中接洽。但当日本一旦战败,部队失去主心,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昭和天皇颁布“终战诏书”,标志着日本在这场战争中彻底战败,同时也宣告了“铁石部队”等伪军的终结。“铁石部队”在一夕之间土崩瓦解,日籍军官大多投奔了驻唐山的日军部队,而中国军官则开始寻找新的靠山,例如原伪联络部少校王化兴偕同近30名中国籍军官率部投靠军统高参刘梦黎,其部改编为“东北保安独立支队”。“铁心部队”第26团上校团长刘德溥等人扣留了部队长粟野重义,先与八路军取得联系,后被国民政府招抚,改编为“榆关先遣队混成第一旅”。“铁血部队”发生哗变,数十名日籍官兵被杀,部队长岩田熏逃亡,原伪满兴安军第49团团长郭文通率部投靠军统,其部改编为“山海关先遣军”。
不久后,国共内战的硝烟在东北燃起,原“铁石部队”改编的各部皆投入战场,最后,基本在辽沈战役中被解放军歼灭殆尽。自此,曾号称伪满精锐的“铁石部队”及其余脉彻底灰飞烟灭。(周渝)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