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党报谈社会不公现象:何时办事不求人?

2015-11-03 08:02:19 人民日报
分享:

稍作观察便可发现,许多部门的规章制度似乎只是用来约束甚至苛求普通人、陌生人的,而对有钱、有权、有势者,对关系人、亲朋好友等熟人,则往往“不是问题”,特别是在上级领导或种种“好处”面前,许多规章制度或即刻遁形,或总能被“变通”。

  四川成都市徐秀云

  用制度约束就医“走后门”

  有位同学在市区一家医院工作,因为工作性质相同,我们经常交流经验。最近,他苦恼地告诉我这样一件事情:他的一位朋友,因头疼想找神经内科专家诊疗,挂了专家号。他到导医台询问护士还要等多长时间轮到自己,护士告诉他,前面还有10多位患者,要耐心等待。他不想排队等候,就找到我这位同学。同学领着他找了专家,很快就看完了,没有排队。很多患者来得很早,等候时间很长,看到后来的却先看完了,极为不满,便与出门诊的专家“理论”,导致秩序混乱。

  有患者将此事投诉到医院的行风办公室。结果,院方按照医院规章制度对我同学给予500元的处罚,并在医院网站通报批评,同时取消其该年度的一切评优活动。我同学觉得这种事很不光彩,再有熟人朋友托他看病时,他就把医院的制度讲给他们听,委婉谢绝,让他们自己排队等候。

  托关系看病是由于医院缺乏严格的制度约束。有的医院没有这方面的制度,有的虽有制度但流于形式,没有约束力。要刹住就医托关系走后门之风,必须从健全医院的规章制度开始,明令禁止开后门、走关系,且严格执行,一旦发现违规者,严格依规处罚,决不姑息。

  山东威海市张建利

  实行阳光招生 上学不用求人

  由于在机关工作,每年到暑期,不断有亲戚朋友因为小孩上学的事,要我帮忙找人。帮这个忙吧,要不断地与教育局、学校联系沟通,身累心累;不帮这个忙吧,亲朋好友都责怪,说不近人情是轻的,有的还到家里责骂。而且,整个社会都一样,找到人就能到好学校上学,找不到人就只有就近入学,现实逼得大家都去求人。

  2013年,淮北市委、市政府取消“条子生”,规定各级领导不允许为任何学生择校写条子,所有学生一律按划定的片区就近免试入学。招生结束后,各学校还要把招生结果包括学生姓名、户籍和家庭住址在网络媒体和学校公示栏及时向社会和家长公告。如有异议,可以投诉、举报。

  由于实行阳光招生,家长和社会可以监督,一下子就杜绝了“条子生”、关系生。开始有人不相信,还是到处找关系,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关系确实不顶用了,渐渐地大家也不找关系了。

  安徽淮北市程荣华

  制度不一样 苦了办事人

  我原本在市里上班,后因换工作到了下面县里。我以为,两个地方同在一个市,养老保险也是同一账号,无非就是一地暂停,另一地续费就行了。但办理时才知道,首先要在原地办理转出,再在新地办理转入,而且双方要求还不一样,一方只给了转出关系证明,另一方接收却要详尽地列出保险缴纳清单。

  我实在受不了两地推诿,只好找了熟人帮忙。熟人一出面,仿佛什么都不是问题,还是那张转出关系证明,很容易就办好了保险转入手续。

  其实,这事我原本不想求人。可同在一个市里,却有不一样的程序、制度,时间精力都耗不起。我想知道,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什么时候才能打破区域壁垒、发挥信息共享的作用?办事者怎样才能获得全面准确、第一手的制度流程?为什么各地不能按照同样制度流程执行?这些问题不解决,办事者就会麻烦不断,求人之事就很难避免。

  湖南安乡县王一棠

《 人民日报》( 2015年11月03日20 版)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