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之举
A股上市颗粒无收,H股上市前赴后继,这是近年来城商行IPO之路的真实写照。如今,随着郑州银行于上月末在港交所提交上市预披露文件,这家地处中原腹地的城商行将有望通过H股登陆资本市场,除了郑州银行外,还有青岛银行及锦州银行先后提交了H股IPO申请。
自2007年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三家城商行成功登陆A股市场之后,城商行A股IPO的大门就一直被关闭。直到今年6月,证监会披露了包括江苏银行、上海银行等10家城商行的上市审核程序进度,等待多时的城商行重新燃起了A股IPO的希望,而随后而至的市场大震荡让城商行的希望再一次被浇灭,一些城商行在A股排队多年之后不得不另谋出路,退而求其次在香港上市。
奚君羊认为:“说‘退而求其次’是有原因的,地方银行选择在香港上市实属无奈之举。首当其冲的,发行成本要高很多,因为在香港上市则意味着定价肯定要低;其次,H股无法实现境内股份流转,已上市银行市场认可度不高;此外,最重要的是融资规模受到了限制,城商行难以在H股中募集到充足的资金。”
由于存款保险制度落地、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地方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以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规定,我国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10.5%,一级资本充足率不得低于8.5%,城商行面临日益沉重的资本补充压力,融资已是不少城商行迫在眉睫的大事。据了解,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来源大致来自五个方面:上市(股权)融资、政府注资、利润转增、发行次级债和其他来源。而城商行相对大型商业银行来说,从前四类来源补充资本均受到一定限制,对于迫切需要补充资本的银行来说,去香港上市几乎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此外,对于一些地方银行来说,其在A股上市之路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最主要原因是股权分散问题。根据规定,股份制银行要实现上市,政府单一股权不得高于30%,且境外战略投资者不能超过两家,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5%,单一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0%。另一方面,《公司法》规定,公司在申报IPO时,股东人数需控制在200人以下,但很多银行有很多个人持股,例如,据广州银行2014年年报显示,公司股东总数为12136户,其中法人股股东945户,集体股东1户,个人股股东11190户。
业内人士认为,资本充足率下降是一些地方银行急于选择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以郑州银行为例,其在港交所提交的上市预披露文件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及资本充足率分别为8.55%、8.55%和10.92%,分别比年初下降0.11、0.11和0.2个百分点。此外,不良贷款率上升也让其倍感压力。数据显示,该行的不良贷款率已从2012年的0.47%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1.06%。
前不久刚刚提交港股上市材料的青岛银行则已在A股门外苦等3年,济南某券商分析师指出,此次青岛银行急于赴港上市的原因和郑州银行类似。青岛银行2014年年报显示,该行在报告期内的资本充足率较2013年末降低了0.13个百分点至10.75%,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较2013年末降低了0.03个百分点至9.72%。根据上述数据,青岛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情况优于刚刚递交材料的郑州银行,但是均已逼近资本充足率的监管红线。
基于城商行面临的资本压力,监管部门也在积极引导银行多渠道融资。除了在H股上市外,银监会副主席曹宇曾表示,针对当前城商行普遍存在的资本补充压力,银监会将支持银行通过引进合格股东进行增资扩股;还支持符合条件的银行在境内外上市融资,包括在新三板上市。目前,齐鲁银行已经率先登陆新三板,贵州银行、桂林银行、乐山银行等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新三板挂牌。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