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进难出仓满为患
价格下跌让农民生出惜售心理,但是这并不影响市场上供应过剩的格局,更令人担忧的是今年部分农产品出现了仓储难题。
秋粮收购高峰已经来临,目前产粮区正做着腾仓并库的准备,临储农产品也在加紧拍卖抛售。
然而,在库内的储粮却难抛售。
10月9日进行的国储黑龙江玉米拍卖结果显示,本次拍卖计划销售玉米234.4万吨,实际成交3.37万吨,成交率仅为1.44%,其中2011年玉米全部流拍,2012年玉米成交率仅为0.08%。
其实,今年临储玉米拍卖成交率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据统计,今年临储玉米拍卖至今累计成交566.9万吨,进口玉米累计成交14.8万吨,跨省移库玉米累计成交仅1.88万吨。经过近两年的拍卖,2012年的3083万吨临储玉米已成交2137万吨,2013年的6919万吨临储玉米已成交915万吨。
在玉米之外,其他农产品亦面临同样的抛储难题。
自2014年10月21日至2015年7月14日的临储早籼稻拍卖周期中,每周进行一次拍卖,每周投放量大约在50万吨左右,但是成交并不理想,流拍现象居多,除了与进口大米配额挂钩的那次拍卖成交比较活跃,剩下的有成交的只有18次,并且成交率非常低,其余全是流拍。
市场人士指出,大量农产品堆积在国家粮库卖不掉,就会占用库存,进而影响市场价格,也会造成新一季粮食上市后,收购量有限。
对此隐忧,10月8日,国家粮食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2015年秋粮收购和秋季安全储粮工作并开展专项检查的通知》,用两个“前所未有”来形容当前的粮食储存形势:“目前中国粮食库存达到新高,各类粮油仓储企业储存的粮食数量之大前所未有,储存在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中的国家政策性粮食数量之多也前所未有。”
《通知》还指出,粮食主产区仓容不足矛盾突出,个别地区老旧仓房“带病储粮”现象仍然存在;部分企业安全储粮设备欠缺、技术措施落后,特别是东北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相当一部分露天和简易存储设施存在消防等安全生产隐患以及秋季结露、结顶霉变的风险;南方部分地区仓外罩棚储粮的粮温持续偏高,虫霉防治难度大;由于调销不畅,还有部分粮食超期储存,影响库存粮食质量安全。
据国家粮食局最新统计数据,今年我国夏粮产量再创新高,达到2821亿斤,同比增加了89亿斤,目前夏季收购旺季基本结束,而秋粮收购拉开序幕,截至9月30日,江苏等6个主产区累计收购中晚籼稻29亿斤,同比增加8亿斤。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粮食产量达6.07亿吨,而商品粮数量为3.98亿吨,相比之下,巨大的粮食仓储仓容缺口显现出来。
黑龙江省粮食局仓储处处长王国富也对媒体透露:“按照全省现有粮食收储能力计算,扣除库存,只有200亿斤左右的收储能力可供收购秋粮。按照下一个收粮季1400多亿斤的新粮保守收购量分析,将有1200亿斤的仓储缺口。”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