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红色高棉“第一夫人”英蒂利 至死不认错

2015-10-08 10:14:46来源:《环球人物》杂志 分享:
字号:

 QQ截图20150925142528

  2010年10月30日,英蒂利(中)出庭接受问话。

  人物简介:英蒂利,1932年生于柬埔寨马德望省,曾留学法国,后任红色高棉社会事务部部长。2007年在柬埔寨被以灭绝种族罪和危害人类罪起诉。2015年8月去世。

  许多年以后,当世人翻看柬埔寨历史,看到的英蒂利可能是一位身着米色衬衫、头发花白的老妇,眼神茫然地站在审判红色高棉的特别法庭上,就像养老院里常见的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患者一样。

  英蒂利被控犯有灭绝种族罪和危害人类罪,但在3年前以“不具备接受庭审能力”为由获释。当时,她无法长时间站立,也不太能理解法官的问话。疾病让特别法庭对英蒂利的审判一拖再拖。2015年8月22日,英蒂利去世,至死否认对自己的一切指控。或许,她真的忘了自己的过去。

  但柬埔寨人不会忘记。特别法庭的案卷,记录了这个出身豪门世家的贵族小姐,如何在短短4年内让数百万同胞颠沛流离、家破人亡,并最终从权力顶峰沦为阶下囚,又在耄耋之年黯然离世。

  激情“巴黎帮”

  英蒂利是个很有文化的女人。2009年2月24日,当她作为被告出庭时,法官问:“你的职业是什么?”她说:“我是英国文学教授。” 她能准确地用法语交谈并能看懂法文书籍,虽然“记忆有一定的丧失”。

  当教授是英蒂利原本该走的路。她原名乔蒂利,父亲是位法官,与柬埔寨一位公主私奔到柬西北部的马德望省,并于1932年生下了她。父母希望将她和姐姐乔波那利培养成名门闺秀,教导她们各种王室礼仪,请私人教师辅导英语和法语。乔蒂利从金边的西斯沃斯中学毕业后,父母送姐妹俩去法国留学。乔蒂利被巴黎索邦大学录取,学习英国文学,主要研究莎士比亚。乔波那利则学习高棉语言学。

  1949年,农家青年沙洛特绍化名波尔布特,获柬政府奖学金前往法国留学。在巴黎,他与同为留学生的英萨利一起参加了高棉学生联合会中的左派组织,反对法国殖民统治和柬埔寨君主制。后来,两人组织和领导了柬旅法马列主义小组,并分别爱上了乔波那利和乔蒂利。

  1951年,19岁的乔蒂利在巴黎嫁给英萨利,随丈夫改名为英蒂利。他们加入新成立的印度支那共产党柬埔寨支部,也就是后来的柬共。上世纪50年代,西哈努克称柬共为红色高棉,形容其政治倾向。高棉是柬埔寨旧称。上世纪80年代,柬共改称柬民主党,但外界始终称其红色高棉。

  1953年,热衷政治的波尔布特回到柬埔寨。这一年,柬埔寨独立,西哈努克出任国王。波尔布特在乡村发动群众,扩大左派势力,希望有朝一日“推翻王政”。1956年,他娶了比自己大8岁的乔波那利。同年,英萨利夫妇也回国,在金边一所高中当老师。波尔布特和英萨利是连襟,又有相似经历,身边很快聚集了一批留法学生,形成了“巴黎帮”。由于当时政坛左右势力对立严重,西哈努克对极“左”势力颇为戒备。最终,英蒂利跟随波尔布特、英萨利等人进入丛林展开武装斗争。

  1970年,时任首相兼武装部队总司令的朗诺在美国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了西哈努克政权。朗诺放任美军以“追击越共”名义入柬作战,造成大量伤亡。这也为红色高棉壮大势力提供了条件。1975年,波尔布特率红色高棉游击部队打败朗诺,建立了政权。他迎回西哈努克,承诺保留王国形式,奉西哈努克为国家最高领导人。但西哈努克一回到金边就遭到软禁。

  1976年1月,柬埔寨颁布新宪法,确定国名为民主柬埔寨。4月,农谢当选为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森潘为国家主席,波尔布特为总理;英萨利担任外交部部长,英蒂利任社会事务部部长,乔波那利则成了全国妇联的领导人。很快,昔日的“巴黎帮”,在柬埔寨掀起一场血腥的风暴。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红色高棉,蒂利,第一夫人,1975年,1970年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