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人民论坛:重估中美关系 绕不开这八大关键问题

2015-09-30 10:30:26来源:人民论坛网 分享:
字号:

  两国愿景是否冲突的问题

  “伊斯兰国”崛起、乌克兰危机以及南海争端等一系列重大热点,使各国深切感受到既有国际秩序的“松动”。而美国在贸易、投资及网络、外空等诸多领域重塑国际规则的种种努力,以及中国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亚投行”与“金砖行”、设立“丝路基金”的种种努力,又让各国普遍认为,中美两国似乎都在按自己的愿景重塑国际秩序。人们不禁要问:中美两国对未来国际秩序的愿景是彼此协调的还是相互矛盾的?这个问题极为重大。

  就此,美方或许很想知道,“两个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一内政语境下的目标,对于未来的国际秩序和中美关系而言意味着什么?在中国眼中,当中国实现复兴时,国际秩序是什么样子,同当前国际秩序有多大差别,届时的中美两国将如何摆放?中国目前对国际规则的总体接受,是长远战略,还是权宜之计?

  同时,中方也很想知道,奥巴马说美国还要“领导世界一百年”(可理解为美国版“百年目标”),这种“领导”将以何种方式实现?是单边主义高高在上的领导,是依托于同盟体系的领导,是依托于大国共治的领导,还是依托于多边机制的领导?美国当前所认可的国际秩序,是“二战后秩序”还是“冷战后秩序”?

  双方国际秩序观的差异问题,或许有些敏感和抽象,却无论如何绕不开。对此,两国不仅要自己把问题想清楚,而且更有必要加强相互沟通;即便两国愿景确有矛盾之处,也应心平气和地各自调整和相互适应。

  两国关系中的“内政因素”

  美国的国内政治变化十分剧烈。金融危机暴露并进一步加强了美国的经济空心化、政治极化、社会分化问题,美国正面临严峻的“现代国家治理难题”。当前和未来相当一段时间,美国将不得不经历深刻而艰巨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历程:

  经济层面,大力调整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抑制过度金融化,实现再工业化;政治层面,打破利益固化,重建政治共识,恢复两党之间、府会之间以及朝野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扭转体制僵化的不利局面;社会层面,重建中产阶级,缩小贫富分化,提升社会整体竞争力。毫无疑问,这些内政改革是异常艰难的。在权力分立体制下,美国内部改革期间出现的种种矛盾较量,都可能影响美国的对外政策,当然也会影响到对华政策。

  中国内部的变化更加深刻全面。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体国民的艰苦奋斗,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更加深刻地改变中国面貌,开启波澜壮阔的加速复兴历程。这期间,中国的贸易、投资环境会发生变化,社会的消费结构、消费能力会发生变化,国民心态也会变化。

  总之,中国在深刻变化,美国在深刻变化,中美关系展开的时空环境在深刻变化,这是中美关系几十年历史中绝无仅有的。既要多做换位思考,充分理解对方的不易,也要多做预先管理,防止内政因素的不必要干扰,更要善于把握机遇,充分挖掘和利用两国内政变化带来的新合作点。

  两国关系中的“第三方因素”

  两国关系从不拘泥于双边层面,总是时刻牵涉“第三方因素”。冷战期间,苏联曾是中美关系中最大的“第三方因素”;冷战结束后特别是“9·11”以来,在反恐、防扩成为国际热点的背景下,朝鲜、伊朗、阿富汗、苏丹、巴基斯坦也一度成为牵动中美关系的“第三方”。中美两国通过在“第三方”问题上化异求同,维护和推动了地区和平,拓展了中美关系的内涵和外延,夯实了中美关系战略稳定的基础。

  但近几年来,随中美两国的地缘战略重心日益重合于亚太,两国关系中出现了诸如日本、菲律宾、越南等新的“第三方因素”,其在中美关系中的分量比以往更重,但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却逐步转向消极,成为中美之间误解和矛盾加深的重要来源。甚至出现这样的观点,认为美国目前正在利用这些第三方作为“代理人”牵制中国,而中国则通过拉拢或打压这些“代理人”来分化美国的安全合作体系。

  现在需要搞清楚的是,中美在这些新的“第三方”问题上的认知差距到底有多大?这些第三方因素是否注定成为中美矛盾冲突的新来源?中美能否像以往那样,就第三方因素开展合作?这种合作若不是以“两国集团”(G2)的形式出现,那么将是怎样的形式?由于历史上不乏两个大国被第三方拖入战争的具体案例,因而两国都需要审慎地评估“第三方因素”的作用,并拿出切实方案,防止被第三方因素牵着鼻子走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中美关系,不干涉内政,第三方,化异,TTIP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