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线伦理”
现代平等多元化的社会使人们趋向于形成一个最小的共识圈,现代社会的伦理不再是精英伦理而是大众伦理,它设定人们基本的道德义务。与历史上的道德相比,底线伦理接近于一个最小的同心圆,从而形成一种道德底线,这也可以说是社会的基准线。
“底线伦理”应对现代社会因其多元性导致的道德滑坡、伦理缺失现象,不失为一剂良药。然而,伦理学又有别于法律学。法律因普遍规范人们的行为而必然具有一种“底线性”,但伦理学在适应于大众的内心约束的同时,还应当具有一种“灯塔”的作用,即为人的精神提供一种指引。因此笔者曾提出“两线伦理”的主张,认为伦理学在主张一种底线伦理的同时,也有必要提出一种以圣洁性为特征的“上线伦理”。
“上线伦理”在伦理教育方面,肯定榜样的示范引导作用。长期以来,国家、不同地区和部门都树立了一些榜样,对推动社会道德伦理建设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此类做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新丝路”
中美“新丝路”存在高度契合。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出访期间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构想,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无巧合的是,2011年7月,时任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也提出了“新丝绸之路”计划。美国“新丝路”计划的目标十分明确,即在美国实现全面撤军后,让阿富汗能够融入到中亚地区经济当中,使其产生自身“造血”功能。其主旨是将阿富汗打造为地缘战略枢纽,将南亚、中亚和西亚有效连接起来,以实现能源南下,商品北上,完成从援助到贸易的战略调整。由于阿富汗国内局势动荡,加之希拉里的离任,该计划被搁置,未能得到美国高层重视。但随着中美联手促成阿富汗国内和谈,双方在推进“新丝路”建设上有重新获得合作契机。
中亚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阿富汗,多年来饱受战争之苦,国家亟待重建。中美分别推出的“丝路”对于该地区的未来的发展和稳定都具有积极意义,也符合双方的国家利益。
【数据】
2030年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印发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目标是,远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
近期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中期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内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
远期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