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平型关大战突击连”、百团大战“白刃格斗英雄连”……9月3日参阅的10个英模部队的番号悉数披露。据悉,此次参阅是曾经老番号的首次集中展示,而安排50多名将军领队受阅,无疑也是本次阅兵的亮点之一。
7月22日,受阅的“华南游击队”英模部队方队将军领队陈相文(前左)、祝运璇(前右)同方队士兵一起训练。新华社发(田丰 摄)
这些老番号背后有什么含义?见证了抗战岁月中的何种情怀和气节?又有哪些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我们为你揭晓。
“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
狼牙山五壮士小学课文插图
1941年9月25日,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六班战士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葛振林、宋学义为掩护主力转移,在狼牙山顶峰棋盘坨与日伪军浴血奋战,歼敌100多人,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英勇跳崖。为此,1943年晋察冀军区授予五名战士“狼牙山五壮士”荣誉称号,连队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连”。
“狼牙山五壮士”英模部队的官兵习惯自称“红一师”。这支部队的前身是由毛主席亲自缔造和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曾参加创建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革命战争年代,该部队曾参加过5次反“围剿”、两渡乌江、四渡赤水等战役战斗,除“狼牙山五壮士”还曾诞生“大渡河十七勇士”。
在此次阅兵中,“狼牙山五壮士”英模方队队员马国昌,曾多次在侦察兵比武和大项军事活动中摘金夺银,被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员”。阅兵训练期间,妻子患病,孩子中考,一家人分住3地,为了不耽误训练,他把爱人、孩子托给亲人照顾,本来只做管理工作的他,又主动兼任普通队员,成为徒步方队受阅队员中年龄最大的队员。
责编:许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