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环保部“老副部”潘岳迎新任命 其力推绿色GDP曾被搁置10年

2015-08-18 09:00:22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
字号:

  力推新环保法

  “这些年我不管环境影响评价了,但潜下心来,研究环保法律法规体系的建设,比如新环保法。几经波折,这部法律终于出台,凝聚了大家几年的心血。”在2015年1月的一个研讨会上,潘岳这样说道。

  而在过去的这几年,据中央巡视组的巡视意见反馈,环评领域的腐败成为了环保部门最突出的腐败问题。

  2015年1月28日,履新环保部的陈吉宁针对环评领域的腐败重拳出击整顿。此番整顿被喻为陈吉宁上任后启动的“环评风暴”。

  一个月之后,陈吉宁履新部长的第一次记者座谈会,是潘岳陪同出席的。次日,受陈吉宁委托,潘岳单独出席了介绍新环保法实施情况的媒体发布会。据媒体报道,久违的潘岳坐在主席台上看着台下的年轻面孔顿生感慨,好多人都不认识了。

  他感叹自己头发都白了,但他还是满口狠话。潘岳对记者们说,新环保法是一部“能对民怨极大的污染现象重拳出击的法律”,环保部门必须铁腕执法,不折不扣地把新法贯彻落实到位。

  新环保法的修改,环保部门至少研究了10年,这也应当是这些年潘岳在环保部最主要的工作之一。

  “政府的环境执法能否宽松一点?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他说,如果企业不重视环保,将来只有死路一条。

  当然,环保法并不只管污染者,潘岳说,也同样要管不作为者。他引用陈吉宁的话说,目前环保系统的肿瘤,并非执法过滥,而是执法偏软,不作为,后者才是主要矛盾。

  不久前,环保部公布了2015年上半年环境监管执法“成绩单”:上半年,全国共检查企业62万余家(次),责令停产15839家,关停取缔9325家,罚款23227家。环保部称,环境执法过松、过软的局面有了明显改观。

P36-2015 年3 月1 日,正式上任仅48 小时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 左) 在环保部副部长潘岳的陪同下与记者座谈。

  2015 年3 月1 日,正式上任仅48 小时的环保部部长陈吉宁( 左) 在环保部副部长潘岳的陪同下与记者座谈。

  绿色GDP核算从受挫到重启

  除了掀起“环评风暴”和推动环保法修改之外,绿色GDP核算也是潘岳10年前曾力推的一项工作。

  所谓“绿色GDP”是指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当年潘岳曾提出,各级官员的考核应加入环境保护一项。他希望以此从源头上遏制污染。

  2004年至2006年期间,环保总局决定先在北京、天津、重庆、浙江、广东等省市进行绿色GDP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工作试点。但在以GDP为主要考核导向的当年,这一做法遭到了地方的抵制。即使潘岳曾强硬表示,就算只剩下一个省,也要把它算完。最终,绿色GDP还是没能成为地方政府考核的约束性指标。

  这一搁置便是10年。

  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出要以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等重大制度为突破口,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随后,环保部召开建立绿色GDP2.0核算体系专题会,重启绿色GDP研究工作。

  潘岳被任命为环保部党组副书记之后,不少媒体给予了大篇幅报道。公众对潘岳职务变动的敏感,实则是对政府环境治理工作的期待。一定程度上,潘岳过往的努力符合了公众对环境改善的期待。

  但潘岳自身对环保工作本身的期待也许要更多。他认为,他所做的工作适合作为政治社会等改革的试验田。他的理由是,相比起其他敏感领域,环保少了许多政治敏感度。由于与社会各方面利益密切相关,最容易达成社会共识与共赢,因此能做各种公共政策民主法治试验。

  在多年以前,时任国务院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副主任的潘岳曾经写过一篇被媒体称为“政改报告”的长文——《对从革命党向执政党转变的思考》。这篇长文作为内部文件直接供中央最高领导作为决策参考,因而有人称之为当时最有影响力的“政改奏折”。

  潘岳也因此被贴上了“政改标签”。当然,潘岳此举也引发争论无数,甚至遭受讥讽。

  不过,潘岳并未因此改变其特立独行的做派,他后来在环保部(局)所激进力推的各项改革也是沿袭了他一贯的风格。在环境问题日渐突出的当下,人们期待的或许恰恰是一个突破现有利益格局的新环保时代的开启。

责编:许兰

关键词:潘岳,绿色gdp,生态环境损害,绿色GDP核算,副书记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