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二战后日本为何不断歪曲历史、淡化战争责任?

2015-08-14 10:23:16来源:人民论坛网 分享:
字号:

  思响哥按:

  德日两国同样具有军国主义传统,而且德国还多了一个纳粹主义,但是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能很好地反思战争责任并进行真诚忏悔,而日本不仅不反思战争责任,反而不断颠倒事实、歪曲历史、淡化战争责任?

  来源 |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5年7月下

  作者 |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世安

a6010011-9dc6-4a01-8534-8cf0d50fd1bc.png

  与德国不同,战后日本不能正视战争责任,始终没有认真进行反思,没有向被侵略国家和人民谢罪并真诚忏悔,以实际行动赎罪。相反,日本一直在模糊和淡化战争责任,力图修改和平宪法,企图重新称霸东亚。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有两点:第一,由于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日本没有受到严厉惩处,日本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没有这种危机感,要日本与军国主义传统决裂,是做不到的。第二、日本右翼势力长期把持日本政坛,引导着国家的发展方向。日本的这种政治环境,不仅不可能肃清日本军国主义的影响,反而引导着日本向复活军国主义的方向发展。

  1战后对德国的惩罚是极其严厉的

  为了削弱德国,战前属于德国的共约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了其他国家。据1990年两德统一时的统计,德国的领土已由二战前的53万平方公里,缩减至35万平方公里。这就大大缩小了德国版图,减少了德国的资源。这是对德国肢解的一种形式,削弱了德国发动战争的能力。美国也曾经想把德国变为一个农业国,但是后来出于种种考虑,包括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美国放弃了这种做法,德国工业能力被保留下来。

  法国外长舒曼最出提出欧洲复兴计划的初衷,不是欧洲一体化,而是要控制德国生产战争物资煤钢的能力。如果德国参加“欧洲煤钢联盟”,那么德国煤钢的生产,就要受到“欧洲煤钢联盟”的控制。没有煤钢,德国就无力发动对法国的战争。当时执政的总理阿登纳为了使德国摆脱战败国的地位,争取平等的国际地位,以利德国战后重建,就同意了舒曼计划。

  战后,英美法苏占领德国,使德国人感到他们反抗是无益的,国家要生存,就只有接受惩罚,德国不应徒劳地准备复仇,而是应开始战后的建设。如果不承认战争责任,还妄图进行复仇战争,德国作为一个国家,将会从世界版图中消失。

  在严厉的惩罚下,德国对战争的责任进行了反思、忏悔,并用实际行动赎罪。例如,德国已经宣布不再索要二战后被割让的大量土地,并向受害国家和民族共付出了1000亿美元的巨额赔款,而且,德国的赔款到目前为止还在继续进行。德国还与波兰等国家共同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承认侵略历史,承认屠杀犹太人的罪行,向波兰道歉,以实现民族和解。

  2日本军国主义者没有受到严厉惩处

  相反,战后日本由美国单独占领,美国为了巩固美军在日本的统治,没有严厉惩处日本军国主义。早在战争结束前,美国就准备保留天皇制。在日本投降前的1945年5月,美国驻瑞士总代表杜勒斯向日本海军派驻瑞士的谈判代表说,美国可以允许日本保留天皇制,但条件是日本要无条件投降。

  然而日本并没有无条件投降,而是宣布无条件“终战”。日本天皇在1945年8月的“终战诏书”中说:“世界大势于我不利,而且同盟国一方又使用了残疟之炸弹,为了亿兆之赤子,不得不接受美英中苏四国宣言。”①同时,天皇再次重申,当初发动战争,是为了日本的“自存”和东亚的“安宁”。②天皇的这种态度,是日本不能对战争责任进行反思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占领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考虑再三,决意利用天皇的权威,帮助美国顺利实现对日本的统治。这样,天皇制被保留下来。对战争负有直接责任的同时也是日本海陆军大元帅头号战犯“裕仁”天皇,并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保留天皇制,就从体制上确保了军国主义在日本存在的合法性。天皇的存在,使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有了精神支柱。

  冷战爆发后,美国决定利用日本在远东进行反苏反共,因此没有再进行肃清日本军国主义的工作,犯有战争罪行的大小日本军国主义者,不仅没有受到严厉惩处,反而从监狱中被放出。大批战犯被赦免,并担任政府官员。

  从1950年10月到1952年8月,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吉田茂内阁政府先后为18万左右的军国主义分子解除“整肃”,使他们重返政坛,窃据要职。到1958年4月7日,所有未服满刑期的日本战犯都得到了赦免。甲级战犯岸信介被释放当年即当选为国会议员,后又出任日本首相,并组成“战犯内阁”,导致日本国内弥漫着“集体无罪意识”,日本军国主义者再次控制了日本政局,掌管着国家的命运与前途。

  在战争中曾先在伪“满洲国”掌握经济大权,后又在东条内阁中负责战时经济与全国军需调配的岸信介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在1955年参加组建了日本最大的保守政党自民党,并于两年后成为日本首相。这样,日本军国主义统治了日本政坛,右翼势力有了靠山,活动猖獗。日本向军国主义发展就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全国没有民族存亡的危机感,在军国主义者的主导下,日本不会认真对战争责任进行反思,更不会采取实际行动来向受害国家和人民道歉和赎罪。

  3欧洲极力肃清纳粹党人

  战后,由于纳粹势力被基本肃清,在国内政治中,是反对纳粹和曾受过纳粹迫害的人士掌权。在他们的引导下,德国继续执行肃清纳粹的工作,对战争责任的反思,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战争快结束时,盟国就坚决要求肃清纳粹的影响。在克里米亚会议上,美英苏就宣布,“我们的宗旨绝不是要消灭德国人民,但是惟有当纳粹主义和军国主义已经根绝了的时候,德国人才有适当生活的希望,他们才有在国际友谊中占有一席地位的希望。”③

  1945年6月26日至8月8日,伦敦国际会议研究并通过《关于追究和惩办欧洲轴心国主要战犯的协定》和《国际军事法庭规章》。根据同年6月20日国际军事法庭发布的第10号法令,纽伦堡法庭惩办犯有战争罪、反对和平和反对人道罪的人员,从1945年11月开庭至1946年9月30日休庭,累积的审判记录和证据文件达42巨册。

  此外,美法英等西方国家还在各自占领区分别审判罪犯,共判处5025名被告,处以死刑者达805名。苏占区判处被告共45000人。可以说,除了纳粹党魁希特勒自杀及个别纳粹分子潜逃国外、匿名避罪之外,犯有各种罪行的法西斯匪徒都受到了应有惩处。

  数以百万计的纳粹涉案人员被分作主犯、一般犯、轻犯、胁从者、无罪者处理。到1950年9月30日,(德国)联邦法庭又审理了96万宗案件,约23000名重犯和一般犯被判终身不能担任公职(后经上诉减至18000名)。此外,苏占区逮捕6万多人,辅之以剥夺私人财产。同时,肃清纳粹党人及其外围人员在地方上的势力。④

  尽管德国人被迫接受战胜国的惩罚,但要他们对战争责任进行反思,还是很不容易的事,它经历了一个过程。德国历史学家吕森把这个过程,归纳为著名的三代人理论:第一代人回避责任,第二代人认为自己应该承担起全部责任,而第三代人则有了更加理性的历史观。⑤

  第一代德国人为什么会选择回避战争责任?这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战争责任。德国人普遍对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受到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的掠夺和挤压不满。他们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不仅仅是希特勒的上台和英法的绥靖主义所导致的,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历史发展必然性所导致的。

  他们看来,在当时情况下,德国不出现法西斯,就会出现“律西斯”,希特勒不上台,就会有“东特勒”上台。总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凡尔塞条约”种下不合理的种子,就会结出战争的苦果。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责任,不能完全推给德国。

  在第一代德国人中,有许多人对过去并没有羞愧或感到有罪。鉴于此,美国人曾担心德国军国主义复活。美国著名政治家亨利·摩根索在1945年曾写了一本小册子,题为《德国会引起麻烦吗?》。在这本小册子中,他特别担忧德国军国主义的复活,他认为有一些未知的德国人正在秘密计划重建德国,准备一场复仇战争。

  然而70年过去了,摩根索的猜测并没有成为现实。原因很简单,在严厉的惩罚下,德国人首先想到的是反抗只有死路一条,为了国家的生存和重建家园,必须忍耐、沉默。虽然他们并不想与过去决裂,不过希特勒已死,德国必须面对现实,面向未来。同时,英美对德国进行的非纳粹化运动,使德国人对英美的生活方式,特别是美国生活方式十分感兴趣。看到好莱坞电影的渲染,看见占领军士兵物质生活条件的相对富裕,他们所想的就是如何赶上去。

  在严厉的惩罚下以及在肃清纳粹影响之后,德国人彻底放弃了复仇的想法。除了极端分子外,大多数德国人接受了深刻教训。1945年完全不同于1919年。1919年的德国沉浸在羞辱和复仇气氛中,而1945年的德国关心的是如何生活下去。于是1945年成为了德国与历史决裂的转折点:普鲁士精神,征服与扩张,在失败的废墟上被抛弃了。

  战后德国政坛由反对纳粹的人士控制,他们继续进行彻底肃清纳粹的工作。这对德国第二代、第三代形成对战争责任的认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4德国历代领导人做出表率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第一任总理是阿登纳。他在纳粹统治期间曾经两次下狱。他担任联邦德国总理后,对纳粹进行彻底的清算。

  勃兰特总理也是反纳粹分子,19岁就移民挪威,1947年才恢复德国公民的身份。他上台后,延续了肃清纳粹主义的政策,并且认识到要向受德国侵略的东欧国家认罪,才可能得到宽恕,才能发展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得到这些国家的市场。因此,他认为,为了振兴德国,在保持与美国和西方关系的同时,更需要改善与苏联、东欧国家,特别是东德的关系。而改善与这些国家的关系,前提条件之一,是要反思战争责任,并用实际行动获得这些国家和人民的宽恕。

  1970年12月,勃兰特访问波兰,并在解决德波边境争议上作出了牺牲,以得到波兰的宽恕。1945年,为了防止德国发动新的战争,盟国决定缩小德国的版图。勃兰特在访波期间,签订了《波德条约》,承认德波在奥德河——尼斯河的边界,并表示今后将不会再有领土要求。他的这一举动,比什么誓言和宣言都更能表示联邦德国承认战争责任和换取波兰宽恕的诚恳态度。在签署《德波条约》之前,勃兰特向华沙犹太区在二战时受纳粹迫害而死的50万犹太人下跪致哀。他的这一行动,感动了波兰人民和世界人民。

  中国德国研究会会长顾俊礼评论说:“我所知道德国人内心里面对这个边境不是非常认可的,因为毕竟是德国的大片领土给了波兰,但是德国人也只能忍了”。德国为了对波兰赎罪,不得不作出许多牺牲。⑦

  后来,勃兰特还在1971年9月参加签订了柏林四强条约;1972年12月,签订了联邦德国与民主德国的条约;1973年12月签订了德捷条约,完成了与东欧国家的一系列条约,为德国与东方国家关系的改善奠定了基础。

  德国新一代领导人施密特总理,也是坚定地反纳粹主义者。他的父亲是一名信仰犹太教的德国商人之私生子,受到过纳粹迫害。施密特担任总理后,继承了阿登纳总理和勃兰特总理肃清纳粹主义的政策。

  2014年,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到清华大学,针对二战德国罪行她说,历史历历在目,没有人能撇清关系。每个德国人都必须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作为和不作为,“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德国正视历史的做法是对的,可以让后代不要重蹈覆辙”。⑧

责编:许兰

关键词:战争责任,日本军国主义,1950年,1970年,非纳粹化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