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中纪委机关报最近都批了哪些人哪些事?

2015-08-14 09:28:49来源:人民论坛网 分享:
字号:

  八、有干部冒领私分用来救命的扶贫资金

  扶贫、救灾救济资金,是国家为推动贫困和受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而划拨的“专款”。然而,在这些资金使用管理过程中,个别党员干部却动起了歪脑筋,资金被骗取、挪用等现象时有发生,不仅严重阻碍了扶贫、救灾救济工作,而且严重伤害了贫困和受灾地区群众的感情,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

  “扶贫资金本是困难群众的‘救命钱’,但在一些党员干部眼中却成了‘唐僧肉’,不断被瓜分蚕食,且花样不断翻新。”江西省上栗县纪检监察干部李波介绍瓜分蚕食方式:“有的是空头冒领,多申请的资金,个别党员干部充数冒领;有的是重复报账,突出体现在基层向财政部门争取救灾救济资金后,又向上一级政府申请,重复领取的资金被部分党员干部私分。”正如贵州省今年初披露的,该省对20个县3年的扶贫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后,发现各县居然全部存在虚报冒领、挤占挪用、滞留和监管弱化等问题,违规违纪使用扶贫资金达7.6亿元。

  ——2015年7月2日《扶贫救济,保命钱岂可“他用”》

  九、少数市县纪检监察干部甘当腐败分子“保护伞”

  一些纪检监察干部受地域人情的困扰,认为“得罪人”的事情少做,在执纪监督过程中,碍于情面,面对问题不愿动真碰硬,心中产生“纪检监察工作不可不认真,也不可太认真”的想法。在这种“不敢”的思想作祟下,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有案不查的现象。四川省宜宾县某乡镇纪委怕影响与村干部的关系,担心年终考核受影响,全年没有查办一起案件。县纪委对其约谈时,他信誓旦旦地说:“我乡挖地三尺也发现不了问题。”结果县纪委用半年时间,便在该乡查办了3 起村干部违反财经纪律的案件。

  更有甚者充当了违纪人员的“保护伞”,有的纪检监察干部政治上不坚定,出现了以案谋私、执纪违纪问题,为调查对象通风报信、出谋划策,充当腐败分子的“保护伞”,或者要挟调查对象、索取财物等。

  ——2015年6月3日《素质和能力有何不足?》

  十、畸形政商关系的形成,商人和干部都脱不了干系

  在我们国家,东西南北中,工农商学兵政党,党是领导一切的,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特色,也是最本质特征。中国没有任何一种政治势力能够取代中国共产党。“不理政府不理党”的想法是幼稚的,行动上更是行不通的。

  不理党和政府是个伪命题,但如何理却是一个现实课题。一些商人盯准了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不走市场路线走权力路线。或虚情假意施以小恩小惠,或投其所好称兄道弟,或处心积虑进行“围猎”,一些经不住诱惑、定力不强的干部就这样被拉下马,官商之间“勾肩搭背”、“互通有无”,结成了“权钱交易链”、“利益共同体”,不仅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而且败坏了党风政风。

  当然,畸形政商关系的形成,少数领导干部也脱不了干系。由于办一个企业要盖很多章,一些握有权力的干部“不给好处不给盖章”,于是乎,一个普通办事员能左右项目的落地,一个处长的权力能大到决定一个企业的死活。如此一来,商人“不理党和政府”就活不下去,碰到这种人,恐怕不理也得理。就在当下,还有地方干部不敢公款大吃大喝,就拉上当地商人作陪,名为作陪,实为埋单。

  ——2015年5月16日《良性政商关系:有交集而无交易》

  整理自《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编:许兰

关键词:支付宝,中纪委,大师,党要管党,机关报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