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近十届冬奥会账单:索契砍预算后仍超支400亿美元

2015-08-11 09:10:39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
字号:

1439255512527676.jpg

2014年,波兰克拉科夫、乌克兰利沃夫、挪威奥斯陆相继宣布退出申办2022年冬奥会,三座城市退出申办行列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背后都有着对承办冬奥会可能需要付出的巨额支出的担忧,尤其是在人们刚刚经历过“史上最昂贵的奥运会”——2014年索契冬奥会之后。

  节俭办赛是北京申冬奥的一大理念和目标。根据此次冬奥会财政预算,赛事编制预算花费约为15.6亿美元。包括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在内的场馆建设预算,约为15.1亿美元。

  北京提出节俭办赛的底气很大程度来自2008年奥运会所留下的“遗产”,冬奥会需要的12个冰上项目场馆,已经有11个是现成的,只需要新建一个场馆——国家速滑馆。

  举办一届冬奥会究竟开支几何?又能给主办城市带来哪些直接或间接的收益?是不是每届冬奥会都像索契冬奥会那样开支庞大?而索契冬奥会创纪录的高昂开支又到底花在了哪些地方?

  办冬奥会要花多少钱?

  俄罗斯官方从未公布过2014年索契冬奥会的总投入,但媒体广泛引用的数字是510亿美元。

  但根据英国伯明翰大学高级研究员马丁·穆勒的研究,这一数字仅包括了用于建设的开支,如果再加上运营成本(编者注:包括员工的工资、各国代表团的食宿费用、安保开销等),这一数字将上升至550亿美元。

  无论是510亿美元,还是550亿美元,索契冬奥会的总投入都位居奥运史第一位,此外,在一些具体项目上的投入,这届冬奥会也创下了纪录。

  在40亿美元的运营成本中,安保投入占据了很大的比例,达到19.2亿美元,创下历届奥运会之最,是此前温哥华冬奥会的两倍(8.4亿美元),甚至高于2012年伦敦夏奥会的安保投入(16.2亿美元)。

  将90%以上的投入用于建设,这样高的比例仅在1964年,东京承办夏奥会时曾经达到,对此,俄罗斯政府发言人曾表示,这些投入很大程度上被用于改善基础设施,同时也是提升城市旅游基础,例如机场和火车站的翻新,还有建设新的道路、住房、旅馆和会议中心,同时还包括其他必要的公用设施。

  其中,仅建设一条连接海岸与山区、包含铁路与公路的交通联络线就花费了100亿美元,这还是在将原有的四层设计削减为两层后达到的。

  对于索契冬奥会在基础设施上的巨额投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美国)已有的基础设施,允许我们举办一切都更加便宜。”

  俄罗斯官方也曾解释,并非所有的开支都直接与冬奥会相关,与赛事直接相关的建设支出只有71亿美元,即便如此,如果再加上运营成本、辅助性基础设施(编者注:如竞赛场馆的供电、供水系统)建设费用等项目,与赛事直接相关的开支仍将达到161亿美元。

  如果按照2009年的通货膨胀水平进行衡量,索契冬奥会与赛事直接相关的支出规模排在奥运史上的第二位,仅次于2012年伦敦奥运会,达到118亿美元。每一单项赛事的花销一直是衡量一届奥运会成本的重要指标,索契冬奥会共进行了98项赛事的角逐,平均每个项目花费1.2亿美元,排在历史第一,与大多数冬奥会千万美元的花销甚至都不在一个量级上。

  历届冬奥会超支成常态

  索契冬奥会不仅很昂贵,而且超支严重。这届冬奥会最初的预算为123亿美元,最终的总支出为预算的4.5倍。

  用于场馆建设的费用尤其如此,其名义上超支了585%,即使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也超支了337%,其中,奥运会主场馆与主奥运村的建设费用是预算的12倍。

  事实上,在2009年时,俄罗斯政府曾计划削减预算,分管冬奥会筹办的副总理德米特里·科扎克曾表示,鉴于经济形势恶化,将尽量节俭办冬奥会,政府决定将索契冬奥会场馆建设预算削减15%。尽管这样,当届冬奥会还是超支了400亿美元。

  如果仅考虑与赛会直接相关的支出,并以2009年的通货膨胀水平进行衡量,索契冬奥会超支171%,但如果不排除通货膨胀的因素,这一数字将高达324%。尽管卢布在筹备期间经历了显著的贬值,但由于赛会组织者在编制预算时就将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在内,因为324%的超支水平可能更为符合实际情况。

  其实历届冬奥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支,索契冬奥会324%的超支水平并非史上最高,1984年萨拉热窝冬奥会曾超支1257%,即使排除通货膨胀的因素,那届在前南斯拉夫举办的冬奥会也超支了173%,但是其与赛事直接相关的支出仅为1000万美元。

  谁来为冬奥会买单?

  谁会为冬奥会的账单付账?

  根据北京公布的2022年冬奥会财政预算,15.6亿美元的赛事编制预算中,政府补贴占到6%,而15.1亿美元用于场馆建设的预算中,来自社会的投资将占到65%。

  更多地吸引社会投资是每一个东道主的愿望,但是这样的目标并不容易达成。

  以刚刚结束的2014年索契冬奥会为例,在最初的计划中,政府希望社会投资能占到预算资金的38%,也就是大约提供40亿美元,在2010年时,计划中的数字继续上升,达到166亿美元,占到当时所需资金一半左右。

  但在最终的支出中,社会投资仅占到3.5%,各级政府的出资比例占到58%,国有企业出资比例为22.5%,国有银行提供的资金则占到16%。这样一来,索契冬奥会中公共财政的出资比例为96.5%,为历届最高,只有1976年蒙特利尔夏奥会以95%的比例接近这一数字。

  这样的出资结构无疑给政府带来了负担,索契与其所在的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各出资33亿和23亿美元,这使得地区的债务占收入的比例从2009年的3%攀升到2013年的47%。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冬奥会,索契,十届,赛事,遗产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