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搜索 海外网首页移动客户端评论资讯财经华人台湾香港城市历史社区视频新加坡德国荷兰滚动

当京津冀遇上冬奥会:张家口10个贫困县2022年"摘帽"

2015-08-10 13:37:47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分享:
字号:

  “冬奥蓝”指日可待

  继“APEC蓝”之后,“冬奥蓝”又被京津冀的民众翘首企盼。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仍以燃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得大气污染现象挥之不去。尤其是河北省更是环境污染的重灾区。北京市市长王安顺认为,申办冬奥会的障碍和短板中,雾霾问题是首要的。“治理任务很艰巨,目前制定的目标相当于西方国家40年的治理效果。”

  “举办冬奥会通过国际监督,形成巨大的外部倒逼力量,肯定会加快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的步伐。国际赛事对于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而留给举办地的时间并不长,只有7 年时间。在这有限的时间里,京津冀地区特别是举办地必须采取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加快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步伐。”李佐军说。

  王安顺代表北京向国际奥组委陈述时表示,2013年,北京出台了五年投资1300亿美元的“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此举仅在过去两年内就使全市的燃煤总量减少了30%,并淘汰了100多万辆高排放车辆。北京正朝着清洁能源型城市迈进。

  7月27日,中国首部区域空气质量中长期规划《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控制中长期规划》编制工作正式启动,京津冀大气治理被正式提上日程。此外,7月22日,北京、天津共出资8.6亿元支持河北四地治理大气污染。据悉,今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投入总金额将达59亿元。

  面对雾霾,河北也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心。7月31日,在冬奥会申办成功的消息传来之前,张家口启动了“拔烟囱”集中行动,共拆除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茶水炉15台,废弃烟囱4座。

  在减除污染源的同时,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也是“绿色奥运、低碳奥运”的题中应有之义。沿京藏高速公路(G6)两侧到崇礼冬奥会场址,将打造“京张冬奥生态与光伏迎宾走廊”。这一“走廊”目前已经吸引了协鑫新能源、亿利资源、恒大等众多企业的目光。风电方面,张家口已吸引了华能集团、大唐集团、华电集团等30多家大企业入驻,建成风电场77个。

  经过各方努力,2022年冬奥会,运动员们呼吸到的空气会是怎样的?

  2022年冬奥会申办委员会环保部部长方力对媒体表示:“目前北京治理环境最重要就是治理PM2.5。今年上半年,北京PM2.5年平均浓度比去年下降15.2%,计划到了2017年下降25%以上。到2022年,冬奥会比赛期间一定能保证运动员在清洁环境中比赛,北京市PM2.5平均浓度比2012年下降45%。”

  “就像APEC会议期间确保空气质量的成功经验,相信2022年,我们要面对的困难会小得多,我对未来充满信心。”方力表示。

  专家:加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无论是对于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还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环境保护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而这有赖于三地对污染的联防联控。河北省政府在今年工作报告中指出,河北将争取国家设立京津冀环保生态基金,协商京津建立生态横向补偿制度。

  肖金成对记者表示,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张家口、承德、保定等地把很多有污染的产业全部淘汰、工厂就地关停,仅张家口就有几千家企业关闭。这种影响,从大局出发是应该的,但是客观上牺牲了当地发展。

  “通过纵向补偿,国家这几年也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北京是不是对河北进行横向生态补偿?我们认为是有必要的。”肖金成对记者说。

  长期缺乏必要的生态补偿措施,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环北京贫困带”的形成。而“环北京贫困带”地处京津冀众多城市的上风上水位置,是京津冀的生态屏障、城市供水水源地。肖金成说:“我曾跟朋友戏言,如果生态补偿机制10年、20年没有建立起来,那河北只能喝西北风。河北把西北风喝完了,那北京就没有风了,雾霾恐怕就成为常客,再也不会走了。”

  肖金成认为,补偿机制的建立是很复杂的,谁来补、补给谁、补多少,都需要系统研究,但通过冬奥会,可能会促进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记者 姚冬琴)

责编:邢若宸

关键词:冬奥会,PM,京津冀区域,京津冀地区,封面故事 聚合阅读
分享/关注:
评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