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基诺三世缺乏个人魅力,也没有他父母的雄辩口才和超群智慧,优柔中透着固执、信任中暗藏不信任,这些相互矛盾的性格特点在外交事务的处理方式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一所大学里,我在一个有80名学生的教室里发问:‘当你们毕业以后,有多少人愿意留在这个国家?’只有两个人举起了手。我想这个数字应当有所改变。”菲律宾现任总统贝尼尼奥·西梅翁·科胡昂科·阿基诺三世与《时代》周刊记者谈过治国理想。
凭藉父母的声望,阿基诺三世于2010年执掌菲律宾,执政四年以来,在治理腐败、消除贫困等问题上,乏善可陈,在外交上,固执中透着优柔,国内民愤渐起。7月27日,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发表完最后一次国情咨文报告后,阿基诺三世的总统任期不足10个月了。但是民众似乎等不及了,首都部分街道被游行民众占据,高喊口号,“阿基诺回家”。
明年,其卸任之时,那80名学生中,还会有人愿意留在这个国家吗?
最后的国情咨文
最后一次国情咨文报告,阿基诺三世演讲时间长达135分钟,仅次于已故菲律宾独裁者马科斯1969年所作的国情咨文报告。
在冗长演讲中,阿基诺三世用看似华丽的数据详细列举他在菲律宾经济、军事、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诸多领域所做出的成绩,期待以此回击外界质疑。菲律宾宏观经济增长相对平稳,IMF的数据显示其2010年-2014年经济年增长率分别为7.6%、3.7%、6.8%、7.2%、6.2%。
虽然阿基诺的国情咨文在国会大厦里赢得了政治家们的掌声,但是在大厦之外却引发了菲律宾民众大规模抗议。这种鲜明的对比似乎也对应着阿基诺的从政生涯。
上任前高喊将“减贫”作为核心工作的阿基诺三世并未在这方面取得任何实质成绩。随着今年第一季度菲律宾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货膨胀激增,普通民众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相关数据显示,51%的菲律宾家庭(约1120万户)自认贫穷。自阿基诺三世2010年任总统以来,此比率一直在45%至55%之间徘徊。
菲律宾国内“良政运动”展开的一项专项民调显示,近五年来,民众对阿基诺政府工作的整体评价一直都在5分上下徘徊。无疑,这个数字并不理想。民众认为政府工作远低于自身期许,始终没有达到“按照计划实现预期目标”的评价。
值得玩味的是,阿基诺三世将反贪作为自身政绩列入国情咨文,强调在其任期内贪腐事件有所减少。菲律宾反贪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其投资环境,但是,随着阿基诺进入任期后半阶段,官员贪腐丑闻和政治争议却频频发生。阿基诺本人也面临贪腐、挪用公款、收买政客的指控。受此影响,阿基诺政府的支持率显著下滑。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研究员葛红亮认为,在剩余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所思所想大概只是尽力帮助自己属意的接班人登上总统大位。否则,在菲律宾这样的政治大环境下,谁都无法保证他不会重蹈阿罗约卸任后的覆辙。
一号家庭的光环
1987年,阿基诺三世的母亲科拉松·阿基诺在谈及自己当选菲律宾第一任女总统的原因时,“如果我的丈夫不是阿基诺,那就不会有任何人对我发生兴趣。”23年后的选举中,同样的道理完全适用于她的儿子阿基诺三世。评论家们一方面直言阿基诺三世是“勉强够格”的候选人,另一方面又毫不怀疑他会获胜。
科拉松·阿基诺和丈夫一直被视作推动菲律宾民主的先锋人物。在过去20多年里,她是少有的保持高支持率的菲律宾总统,在腐败横行的菲律宾以廉洁著称。尽管她于1992年就已卸任,但一直在菲政坛有很大的影响力。2009年8月,科拉松·阿基诺逝世,10万菲律宾民众走上街头护送她的灵柩。
在母亲逝世后的第40天,阿基诺三世宣布参选总统。他声称自己从来没有意愿成为总统,直到母亲逝世,他看到菲律宾人的渴望和热忱。但实际上,不管阿基诺三世本人愿意与否,家族都需要他走到前台来。
“在菲律宾,政治就是家族。”在菲律宾,人们习惯通过血缘、婚姻以及“教父制度”建立“庇护”关系网,使家庭变成了政治活动的起点和核心。一旦家族获取政治高位,则更要进一步发展家族势力以促成权力和利益的永久化。
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许利平坦言,“家族政治的盛行已经让菲律宾的‘民主政治’流于形式。”
据美联社统计,菲律宾有九成以上地方政府被政治家族把持,不同政治家族之间相互恶性竞争,贿选和家族暴力仇杀事件屡见不鲜。政治家族内部以利益和“赞助制”来维持运作,而民主政治中以政党为核心的政治体系在菲律宾则完全失效。
责编:邢若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