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尕布龙到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桦林乡调研,快到午饭时,一位乡干部向另一位乡干部使劲挤眼睛。尕布龙一再问询才明白:乡干部已准备了一只羊,挤眼睛就是让他们去宰羊炖肉。尕布龙很生气:“你们这样挤眼睛,一年要挤掉多少只羊哩?”当天的午饭就是面片。
当了22年省部级干部,尕布龙经常到全省各地的农村牧区调研,他从没向当地党政部门打过招呼,更不允许其他同志背着他事先通知接待。无论在什么地方吃饭,他都要付三个人的餐费:自己的,还有司机和秘书的。哪怕是在村干部家吃一顿便饭,他也要留饭钱。
“不就是一顿饭嘛,何必‘小题大做’?”很多人不以为然,尕布龙说:“一顿饭绝不是小问题,在战争年代,我们党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心一意为人民。现在搞现代化建设,更不能多吃多占,否则就会败坏党风,丧失民心。”
尕布龙担任省部级领导以后,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在农牧民心里,尕布龙和他们一样,是一个牧人,是一个纯粹的好干部。
人们呼唤尕布龙(短评)
尕布龙是一位省部级干部,但在百姓心中,他是一个普通的牧民,更像一位慈祥的阿爸。他活着,人们为他竖大拇指;他去了,人们由衷呼唤他,希望出现更多尕布龙式的好干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正在开展,尕布龙是一面镜子,也是实实在在的榜样。
手握权力,不谋私利。尕布龙任省部级干部20多年,大权在握,权力背后藏“魔力”。权从哪里来,用权为了谁?尕布龙的妻子直到去世,仍是一位普通牧民。这就是顶天立地、清清白白的共产党人给出的答案。
身居高位,心系百姓。尕布龙始终保持牧民本色,永远把普通群众拥在怀里,放在心底。他的家成了“牧民店”,百姓有困难,首先想到他。尕布龙常说:“我们口口声声说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我们不做这些,谁来做?”尕布龙用行动说明,不论官大官小,不管何时何地,只有把心和群众紧紧贴在一起,才最踏实、最充实。
责编:邢若宸